一、南湾湖地域概况
南湾湖,又称"南湾水库",于1952年为治理淮河、发展水利而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地处大别山北麓,鄂豫两省交界,淮河上游、浉河支流上,距信阳市中心城区8.5千米,水域面积75平方千米,最大防洪库容13.55亿立方米,素有"豫南明珠""淮上明珠""中原第一湖"之美誉,是信阳人民的"母亲湖"。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库内畜禽养殖业、茶园农田种植业及休闲旅游业等造成的污染物入库、水土流失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水质恶化趋势十分突出。为加强南湾湖综合治理,保障市民的饮水安全,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工作经费、加强宣传发动、强化水质监控,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南湾湖生态环境保护。如今,南湾湖饮用水水源水质良好,水源地生态系统实现"人水和谐"良性循环,成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发挥的先进典范。
二、主要做法与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为加强对南湾水库的保护力度,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于2009年颁布了《河南省信阳南湾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10年1月正式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南湾水库的水源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为贯彻落实《条例》,信阳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市人大、政府、政协的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和相关区委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南湾湖饮用水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南湾湖饮用水源地及周边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为南湾水库综合治理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
(二)严格《条例》实施,强化库区综治。一是对南湾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实行封闭管理。在保护区边界、沿水库四周公路设立明显的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取水口和取水设施周边设有明显的具有保护性功能的隔离防护设施;在未进入水源保护区的明显地理位置,设立禁止通行标志,防止运输、装载有毒有害危险品的车辆进入保护区内。南湾水库水源地内共埋设23块警示牌、71块宣传牌、28块界标、1178块界桩及11215米水陆域围栏。二是强化南湾水库水源地区域综合整治工作。对南湾航运公司整体搬迁安置,搬迁关闭原客运码头,禁止非法船只通行,关闭了境内采石场,破产安置了原信阳水泥厂,关闭畜禽养殖场,拆除土拦库汊、违章建筑,加强旅游、游泳、垂钓和就餐的管理和监控,开展了以码头迁建、游船升级、打击非法营运船只、保护水源涵养林等为主要内容的水源地保护工作,对一级保护区内6个村民组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在南湾办事处、贤山村建垃圾收集站和中转站,实行户集中、组收集、村中转,将垃圾进行集中收集,日清日运到水源保护区外无害化处理。三是开展水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系统治理。核定水库纳污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每年投资500余万元用于投放滤食性花鲢、白鲢等鱼种和摄食附着藻类鱼种100万斤,抑制藻类过渡繁殖,以内源性污染治理方式调节水体生态平衡。开展水库生态湿地的研究,把水库兴利水位以上、迁赔高程以下的工程管理范围作为水库生态湿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加强水源涵养林的保护,逐年增加生态公益林地,规划界定了水源涵养林的范围,在南湾水库周边水源涵养林范围内实行封山育林,同时严格执法,禁止滥伐林木,严厉打击盗伐林木行为,使库边水源涵养林得到了较好保护。
(三)加强监管力度,提升防控能力。一是建立了水质监控网络。信阳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对南湾水库水质进行每月两次例行监测。在取水口建有二座省级水质自动监测站,全天候24小时自动监控。二是建立了水源地日常巡查制度。南湾水库水政监察大队实行每周四次例行巡查制度,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建立巡查台账,一级保护区由水库大坝警卫队实行24小时实时监控,力求做到监控全方位,无死角。三是水质监测常态化。监测频率每月两次,取水口数据监测实行不定期监测。在每年的来水高峰过后一周,按照国标监测项目,对水质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价水库水质状况。
三、治理取得的成效
(一)下游水量供应充足。依据批准的年度调度计划,根据水库蓄水来水分析,科学制订兴利供水计划,通过合理调配水量,供水保证率达到100%。"十三五"期间,水库灌溉供水4.13亿立方米,年增产粮食3.54亿公斤。五年间,水库城市供水2.8亿立方米,保证了信阳市生产、生活及环境用水需求。南湾水库蓄泄兼筹,为信阳保民生、促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水质安全充分保障。水源地标准化建设得到规范,达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要求,入湖河流和湖区水质改善明显,入湖支流和沿湖生态破坏区或生态脆弱区得到有效修复,南湾湖上游污染源得到有力治理,生猪养殖得到控制,入湖污染负荷量得到大力削减,茶种植业污染控制示范模式得到确立,引领作用凸显,南湾水库综合健康状态良好,在全省各水源地中处于前列,水源地取水口的供水水质常年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及以上,最低也保持在Ⅲ类以上标准。
(三)文化作用日益彰显。南湾湖南连贤山,横断浉河,南湾湖风景区东西宽20公里,南北长50公里,现着"水、山、林、岛"和谐一致、"茶、鱼、菇、栗"乡韵悠远的独特气质,成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第一批国家森林公园、第一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南湾鱼"品牌获评中国驰名商标,连续获得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产品金奖、中国国际现代渔业科技博览会金奖,成为豫南地区一张靓丽名片。
(四)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以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际健康大湖区为目标,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和森林保护,在水库上游汇水区内种植各苗木20000余株,在一级保护区内未种植被或不适宜农业种植的地方,植树造林28亩,一级保护区植被覆盖率达到86%,先后获得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森林氧吧、全国森林康养基地等称号。
四、建设经验与启示
(一)资金保障。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争取南湾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建设资金,建立运行资金投入长效机制,运行资金筹集渠道包括信阳市财政配套资金,南湾湖取水费,南湾景区门票收入,运行资金由市财政局统一管理、审计、划拨,专项用于项目运行期间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建立项目运行长效机制,保障项目建成后长期、稳定发挥环境效益。
(二)组织保障。按照"目标细化、责任落实、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注重实效、逐步提高、全面完成"的原则,对南湾湖管理责任分解至具体单位,要求各单位分工明确,密切配合,推进保护工作顺利进展,并逐级落实责任,建立考核机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以确保中央资金全部投入项目建设,保证项目按期建成,监督运行维护资金落实到位,维护项目设施长期发挥作用。
(三)政策保障。严格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按照《河南省信阳南湾湖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要求,加强对南湾湖水源地的监察,严肃查办违规向水体排放污染的企业与个人。加强信息交流,建立环境信息交流制度,定期通报环境质量、环境执法、环境污染应急处理和污染治理工程信息。运行维护保障,工程运行管理交由地方政府或机构负责,为项目设施的长期运行提供长期保障。
(四)技术保障。为加强南湾水库综合治理,南湾水库与中国科学院水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和华北水力水电大学,信阳农林学院等高校合作,大力加强科技攻关,强化对南湾湖水体氮、磷污染控制、水体自然修复、生态养殖、消落带保护、面源污染控制、污水排放标准、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发,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开展湖泊保护先进适用技术试点,通过试点示范选择出工艺操作相对简单,运行稳定可靠,投资节省以及低运行费的适合南湾湖流域的先进技术,向全流域推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