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的防疫中,核酸检测这一块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举一些例子作为参考,以便于分析问题,免得有人说信口开河,无中生有,无理取闹。

2022年4月份,河北石家庄核酸检测出具假阳性报告,两家实验室被停业,9月份,石家庄检测出阳性不上报,造成社区传播,被警方立案调查。

从五月份开始,北京有三家核酸检测机构因涉嫌违规被立案侦查,当时有3万多家核酸检测机构,其中105家次的实验室不合格,按照比例来说,也算是少之又少。

11月18日,北京对朴石医学实验室核酸检测作假案做出公诉,10人都受到了惩罚,包括房山区卫健委原副主任,引起社会公众的强烈反应,天子脚下,光天化日做这样的事情,其它的地方就不言而喻。

11月份,昆明采样人员弄虚作假,出具的虚假检测报告被立案调查,内蒙古核酸检测机构胡乱录入数据,将阴性反馈为阳性,导致民众恐慌,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相关人员被依法强制措施。

兰州检测机构误将个别核酸检测异常人员录入阴性人员名单,造成数据的不准确性,严重违法乱纪。

这些都是出现在大众眼中,官方通报后众人知晓的,还有一些在核酸检测中出现的小摩擦数不胜数,甚至有一些违规操作没有被发现,正在暗向进行,防不胜防,严重影响防疫。

为防疫政策和风险的调整源自于核酸检测数据,阳性的检测和感染人数的确定也是通过核酸检测,这一关是防疫的第一要道。

如果核酸检测出现了问题,疫情将会没完没了。

有网友认为,现在的疫情不是天灾,慢慢变成了人为,为何新二十条出台后,有些地方的疫情反而加剧了,隔离人员越来越多,封控变得异常严峻,感染人数剧烈增长,为何?

有人说这是疫情结束的症状,病毒也在加速蔓延做最后的挣扎,只要过了这一关,在整个冬天就不会再蔓延了,疫情也就彻底结束了。

也有人说现在国家慢慢在放松核酸检测,调整防疫政策,变得更加精准和科学,触碰了相关机构的利益,核酸检测和物资蔬菜配送就是两个核心盈利机构,恰恰这两个事情,不是普通的单位可以做的,需要有一定的关系或者是招标才能成为供应商和合法检测机构。

就核酸检测机构来说,一般都是招标,比如最近张核子和张原子的检测机构,普遍全国各地,且问题源源不断,这样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全国很多很多,出现的各种小问题不在少数。

再比如给封控区的蔬菜包,那个不带有忽悠性和商业性,是真心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吗?

就一个土豆和青椒,都要放在两个套餐中,其中的意思大家都明白,就是让你多买几个套餐,可套餐和蔬菜包实惠吗?

让全国被封控的老百姓说说,答案都是一样的,按照20万家庭的封控人群,一个人一次一周消费100元,那封控21天就需要花去300,200000X300=60000000元,这是一个不少的数字,暂时足以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可其它的经济产业呢?老百姓的收入呢?

如果全都解封了,疫情结束了,核酸检测机构取消了,或者减少了,这些人的利益就减少了,故而一些腐败分子的收入来源就断线了。

有人猜想,核酸检测、蔬菜供应、相关防疫部门有利益勾结,出现了腐败才是让疫情反反复复的最大原因。

现在的疫情虽然变异,可力道在减弱,传播虽然迅速,且可防可控可治疗,为何如今依然形势很严峻,有些地方大张旗鼓到把马路都封锁了,民众出行难,看病难,严重影响民众的正常生活生产,封控时间过长让民众收入降低,临近年关,老百姓有一肚子说不出的苦衷

快到年底了,就算解封了,到哪里去挣年钱,时间就是金钱,没有时间哪来的金钱,长此以往,社会必然会产生很多的矛盾。

面对目前疫情的扩散和蔓延,检测速度一定要跟上,不是检测的频率,而是出结果的速度。

如果能在2——4小时出结果,就会避免很多的交叉感染。

如果半小时出结果,那就几乎不存在用封锁形式去排查人员。

如果12小时之内出结果,那么就没有必要进行24小时以上的封控,防疫不能一封了之,也不能完全躺平。

防疫也要防人,防那些不为老百姓办事,投机取巧的腐败分子和检测人员,发现一处,严惩不怠,对于已经发现的一定要研判,必要的时候死刑,造成权威的震慑力,提升民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只要把源头治理好了,科学精准防疫,老百姓自觉了,防疫就自然而然消失了。

想彻底结束疫情,就要在核酸检测上下功夫,如果防疫成为了一种产业经济,那就会滋生更多的防疫产业化发展,防疫永无结束的时候。

预估2023年春节疫情彻底结束,大家过一个祥和年、幸福年、无疫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