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名工人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南站社区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编织藤椅。
龚普康摄
走进粤桂协作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10多名残疾人正坐在椅子上,指尖飞快地舞动着。基地主管吴德辉介绍,他们正在编织沙发坐垫,订单多的时候一个月可以拿千余元的工资,让原本待业在家的残疾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吴川持续加强粤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帮扶协作,通过联合举办系列技能培训、招聘对接、岗位对接、岗位开发等活动,充分发挥粤桂就业帮扶车间及园区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作用,帮助解决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易地搬迁安置区未就业人员转移就业或就近就地就业问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统计,今年以来,吴川与三江两地共同举办粤桂协作专场招聘会共6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8000多个;开办了11个粤桂协作就业技能培训班,培训了382名学员;在今年第一季度里,开展农民工集中返岗复工“点对点”输送服务免费赴粤专车活动共12车次,输送425名农民工返粤复工。
▶▷赋能
举办系列培训推动就业增收
“反正是免费的,何不去学习增加职业技能呢?”三年前,来自三江的低收入人员郭柳秀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由吴川、三江两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南粤家政”月嫂培训。不曾想,这不仅让她自家脱了贫,还带动更多的人增收。她在湛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湛江市家庭服务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创立了家政公司,带动了家乡的姐妹就业。
这是江川就业帮扶工作成效的最直接体现。近年来,在江川就业技能培训举措的深入推进下,像郭柳秀这样实现就业创业增收的案例还很多。
增加就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方式,也是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吴川与三江两地瞄准这一有效方法,联合举办“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农村电商”“南粤绣娘”系列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两地劳务协作,根据三江少数民族特色,开展民族歌舞、民族刺绣、茶艺、评茶员、竹编、制衣工艺等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让参与培训人员从创业意识、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从业技能上都有很大改观,实现培训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
据统计,今年以来,江川共组织开办了11个粤桂协作就业技能培训班,培训学员382名。
近年来,农村电商迅速发展,这让农产品更好更快销售出去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村就业。江川两地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积极开展农村电商培训,教授店铺注册及后台管理、淘宝和微店建店流程、货源选择、产品分析、产品定位、产品定价技巧、电商前景分析、店标设计与商标注册等知识。
一系列的培训不仅提升了三江群众,特别是易地安置点脱贫劳动力的劳动技能,更是改变了脱贫劳动力的就业观念,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当地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提供了巨大的动能。
▶▷服务
招聘会开到群众“家门口”
“之前我在外地工作,现在回来想找离家近一点的工作,方便照顾家人……今天有我心仪的工作岗位,我已登记了信息。”10月31日,由吴川市人社局协助举办的2022年广西就业帮扶行动周活动暨粤桂劳务协作三江专场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近100家来自吴川市、三江等地的用工企业到场招纳英才。这已经不是吴川市人社局第一次链接资源,将招聘会开展到三江群众“家门口”。
近年来,吴川与三江两地人社局紧密协作,强化岗位和劳力需求对接,积极举办粤桂协作专场招聘会,仅今年就共同举办了6场粤桂协作专场招聘会,参加招聘会企业140家次,提供了涵盖家政、技术员、车间工人、机修等多个行业多种岗位,累计提供就业岗位8000多个,现场签约155人。
其中,吴川市国联水产和国美水产作为吴川重点用工企业,用工缺口较大。在吴川有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吴川这两家公司与三江同乐苗族乡孟寨村建立了村企劳务对接关系,帮助孟寨村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实现就业。这一举措既保障了吴川企业用工需求,也使粤桂两地协作不断走向深入,实现合作共赢。
除了在线下开展现场招聘会,吴川还积极对接深圳市、湛江市、柳州市人社局,结合县劳务公司、帮扶车间等单位和企业,收集整理就业政策和用工岗位信息3万多条,积极开展“春风行动线上招聘”,通过各种媒体、人社就业服务系统、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微信群等渠道向基层广大群众进行宣传,录制侗语、苗语音频通过村级广播、流动小喇叭广泛进行宣讲。
为更好服务就业群众,吴川还与三江强化劳务协作,免费安排务工专车保障劳动人口赴广东务工。2022年第一季度开展农民工集中返岗复工“点对点”输送服务免费赴粤专车活动共12车次,输送425名农民工返粤复工;做好培训学员和达成就业意向人员的跟踪服务工作,安排有意向到吴川工作的人员就业,督促企业依法和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为满足三江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吴川则在三江各乡镇各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就业帮扶车间,累计共建有12家粤桂帮扶车间,带动就业人数197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33人,实现了重点群体就近就业的愿望,促使粤桂两地协作不断走向深入,实现合作共赢目标。据统计,今年以来,通过粤桂协作帮扶,三江当地有12098名脱贫劳动力赴粤或在粤桂帮扶企业实现就业。
▶▷探索
非遗传承与残疾人就业紧密结合
“我在这里工作3年了,上班只需要步行5分钟。”今年59岁的吴德辉是一名残疾人,也是三江南站社区搬迁群众,粤桂协作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建成投用后,他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据介绍,三江南站社区搬迁群众达4606户20162人,其中残疾人口1155人,多数不能自理生活,少数有劳动能力的就业率低、稳定性差。为了不让残疾人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掉队,吴川和三江非常重视扶残助残,充分依托传统工艺带动低收入劳动力就近就业,探索出传承非遗技术与帮扶残疾人就业紧密结合的创新路子,在有效推进残疾人就业增收的同时,弘扬三江传统非遗文化。
残疾人就业,恢复就业能力是第一突破口。为此,2019年,吴川与三江两地签订残联扶贫协作帮扶协议,制定“康复服务”“技能培训”“集中就业”和“居家就业”等多方位的帮扶措施,形成协同互补、融合渗透、有效整合的新布局。
开展残疾人扶贫协作工作以来,吴川市残联投入39.84万元,向三江残联捐赠了轮椅、助听器等设备。经过多方努力,不仅帮助三江提高了残疾人服务能力,也帮助了44名听力障碍人士恢复部分生活自理和劳动就业的能力。
2020年,吴川争取到湛江市残联帮扶资金,共计投入17.89万元建设“粤桂协作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2021年,吴川又继续投入粤桂协作资金20万元,用于基地康复理疗区和生活区建设。
如今,走进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生存车间可以看到,几乎每天都有残疾人在此忙碌,这里以侗画和竹编作为主要产品,设置了多个功能区域,为三江贫困残疾人搭建了集培训、安置、就业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崭新平台。截至目前,该基地已与71名低收入残疾人签订了集中就业协议,并辐射带动超20名残疾人居家就业。
南方日报记者麦思容
通讯员林润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