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太湖生态岛居住着近4万居民。2021年以来,江苏省苏州市着力推进太湖生态岛建设,探索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同推进,努力打造低碳、美丽、富裕的生态岛。

太湖中的岛屿,居住着近4万居民,农田、林地星罗棋布,年接待游客400多万人次,如何才能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同推进?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这便是当地的重要任务——太湖生态岛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

2021年以来,苏州市着力推进太湖生态岛建设。作为太湖中的生态岛,该如何建、建成什么样?苏州为何要花如此大的力气打造太湖生态岛?人口密集的太湖生态岛又将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初冬时节,记者深入太湖生态岛进行了走访。

开展生态修复,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太湖生态岛,包括吴中区金庭镇区域范围内的西山岛等27个太湖岛屿和水域。从苏州古城出发,一路往西,穿过渔洋山隧道,跨越太湖大桥,便登上了太湖生态岛。水映长滩湿地位于太湖生态岛西南端,站在环岛公路上放眼望去,这片湿地镶嵌在蜿蜒曲折的太湖岸线上。初冬时节,湿地成片的水杉被染成金黄色,鸟儿时而从林中蹁跹而起,时而又俯冲入水,激起阵阵清波。

柯女士就住在水映长滩湿地附近。她告诉记者,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围湖而造的农田,堤坝外的湖面上,大大小小的渔船往来穿梭。2010年开始,为了修复生态,当地政府投入资金,在生态围堤内筑出10余座人工岛屿,并种上1万余株水杉、香樟、桂花等树木,环境好了,大量鸟类也来此栖息。水映长滩的蜕变,是太湖生态岛坚持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金庭镇镇长王寅平说,过去,在太湖生态岛岸线上,像水映长滩这样的生态湿地仅此一处,太湖岸线存在植物群落退化明显等问题。

2021年,环太湖环岛湿地带的建设全面启动。一年多来,一处处人工生态湿地出现在太湖岸线。滩涂上,一排排芦苇、鸢尾给岸线增添了不少色彩。

金庭镇是苏州的农业大镇,茶叶种植面积1.9万亩、果树种植面积3.9万亩。如何控制好农业面源污染?金庭镇副镇长刘成介绍,以太湖生态岛建设为契机,在金庭镇,一场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正在进行中。

在金庭镇南部的消夏湾湿地,有着数千亩高标准农田。生态工程师冯桐介绍,山林、农田里排出的农业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水网流入缓冲区内,再经过水生植物自然净化、砾石过滤等排入太湖之中。“经过缓冲区生态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Ⅲ类水标准。目前,项目一期已经完工,每年可削减流入太湖的总氮8.7吨、总磷0.87吨。”冯桐说。

围绕太湖生态岛建设,一系列生态项目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前不久,有着3亿年历史的植物“活化石”松叶蕨以及宽尾凤蝶两种罕见物种先后现身太湖生态岛,成为太湖生态岛生态持续向好的有力证明。

推进碳汇林建设,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在金庭镇衙甪里村的仰坞,几乎每一株茶树、果树的根部都铺上了一堆灰色小颗粒。“这些都是有机肥,镇里免费发的。有机肥环保,现在生态岛建设得这么美,每个人都有义务去守护。”正在地里劳作的衙甪里村果农朱月芬说。按照规划,到2025年,在太湖生态岛上,商品有机肥替代率将达到60%。

老百姓的理念在改变,围绕太湖生态岛建设的一整套保护机制也在逐步成形。为了推进太湖生态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2021年8月正式施行的《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是苏州市首次、江苏省首例为太湖岛屿专门立法。《条例》对资源保护、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作出了一系列明确规定,也为太湖生态岛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每到节假日,太湖生态岛的太湖大桥上,车辆常会堵成长龙,汽车尾气成为主要污染源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条例》提出在太湖生态岛内推广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推行绿色交通工具租赁服务。

交通方式越来越绿色,生态岛的建设更要绿色。太湖生态岛最东端的居山湾,曾是一个废弃多年的矿坑,如今这里新种不久的水杉林已经长出嫩芽,漫步其中,五彩斑斓的鲜花迎风摇曳。曾经的矿坑,也有了全新的名字——碳汇林。

居山湾的蜕变,得益于太湖生态岛于2021年5月建立的江苏省首个综合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基地。该基地以太湖生态岛建设为契机,通过开展异地生态修复、集中生态修复,利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在太湖生态岛留白之处开展多元化替代修复实践。

一年多来,在张家湾、居山湾、乌峰顶等地,2000亩成片树木已被种植下去,一处处碳汇林建成,也为低碳岛建设增添了生态能量。

立足生态优势,助力新兴产业发展

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优势?这是吴中区委常委、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孙健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近年来,苏州市、吴中区分别出台《关于支持太湖生态岛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用10年时间,分别投入生态补偿资金30亿元、50亿元,深入推进太湖生态岛建设。2021年,吴中区又发布了《生态岛城市设计及镇村风貌提升规划》。根据《规划》,未来生态岛全域建设用地14.2平方公里,开发强度将从21.43%降低到16.8%。“开发强度降低了,但经济总量不能跟着一起减少。我们便从提质上做文章,以科技为着力点,实现高质量发展。”孙健说。

在载体、项目、人才的加持下,度假区科创氛围越来越浓郁。“今年以来,度假区累计注册各类项目277个,其中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产业类项目50个、总投资约83.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5%和254.0%。”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经发局局长张伟介绍,与此同时,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太湖生态岛农文旅绿色低碳融合发展示范项目也应运而生。

越来越强的科技感,给文旅产业的发展增添了独特的吸引力。家住金庭镇北端阴山岛的屠先生曾在苏州城区的一家外企工作,发现生态岛建设的机遇后,他回到村里,投资300多万元,建起了一家茶主题文化民宿。“生态越来越好,岛上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备了,到处都是商机。”屠先生说。

不仅太湖生态岛实现了生态蝶变,苏州各地的生态底色也越来越亮。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如今,苏州建成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首批美丽山水城市,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群。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01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