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再度爆发冲突,有愈演愈烈之势。
5月10日是以色列是“耶路撒冷日”,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夺得耶路撒冷全城控制权,也就是在这一天来临之前,以色列各地就引发了数次骚乱,到这一天后,骚乱事态进一步扩大,当日在耶路撒冷,以色列警察和巴勒斯坦人发生冲突造成305名巴勒斯坦人受伤,有228人入院治疗。
也因该事件为导火索,以色列当天就对加沙地带发动空袭,而巴勒斯坦也还以颜色,发射火箭弹,随着事态的推进,巴以冲突逐渐加剧,有联合国特使表明,巴以冲突未来很有可能会演变为“全面战争”。
说起来巴以冲突并非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如果追溯历史沿革的话,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这一场涉及到故土家园归属的纷争,未来究竟会发展到何种地步,如今我们也不得而知。
犹太人
犹太民族是一个非常注重知识教育的民族,世界上有很多知名的科学家,都是犹太裔,比如爱因斯坦、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很难想象一个如此优秀的民族,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当中,深受压迫和奴役,甚至被迫背井离乡离开了自己的国家。
1947年11月联合国代表大会针对有关犹太人建国的181号决议表决通过,将巴勒斯坦地区2.7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分给犹太人建国,这本来也是一件好事。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却让很多人都想不到,和平并没有在这一地区降临,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民族冲突,虽然在国际社会的介入下,双方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和平之路恐怕依旧遥遥无期。
以色列建国
有关中东战争、巴以冲突等一系列资料文章,平常我们也接触不少,追溯中东问题的根源,就要从犹太人的发展历程说起。
犹太人虽然是一个流浪民族,但是历史上他们是有自己的家园的,根据传说中,犹太人的祖先是亚伯拉罕幼子以撒。亚伯拉罕本身有很多儿子,但是史书记载的儿子就只有两个,幼子以撒是犹太人的祖先,而庶长子以实玛利后来则是成为阿拉伯人的祖先,由此也能发现,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实际上血缘关系上比较近。
根据历史考证,犹太人、阿拉伯人同属于闪米特人的分支,由于在欧洲历史上,闪米特人的概念十分宽泛(甚至早期连亚洲人也被视为是闪米特人的后代),因此这里不做闪米特人考证,单说起分支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起源。
犹太人为了躲避饥荒很早就离开了家乡,前往埃及,受到了当时埃及王朝的欢迎,但随着这些王朝衰落以后,犹太人在当地的地位急剧下降,因此在犹太人领袖摩西的率领下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巴勒斯坦地区,在公元前14世纪左右,犹太人建立了强大的以色列王国,直至巴比伦王国崛起,犹太人所建立的王国被灭掉,族人被掳掠到巴比伦成为奴隶。
巴比伦帝国被灭以后,犹太人被允许回到自己的故乡,基于祖上曾经辉煌的命运,犹太人也希望恢复当年的荣光,在罗马统治时期,犹太人曾掀起大规模的起义,但不敌强大的罗马军队,犹太人遭到大规模的屠杀,直至被逼逃离家乡,在全世界各地流浪。
犹太人旅居世界各地以后,按理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犹太人慢慢地会与当地人通婚,并逐渐地被同化,但犹太人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犹太教。
在长久的历经苦难的民族繁衍之中,犹太民族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不同于西方基督教、阿拉伯人伊斯兰教、印度佛教的教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在摩西带领犹太人回到他们的故乡耶路撒冷以后,犹太人建立了自己的犹太王国,这一时期犹太教被不断发扬光大,虽然后来曾被波斯人征服过,但波斯人对犹太教采取了十分宽容的态度,在当时犹太教作为一种文化,是和希腊文化并存的。
犹太人后来归罗马统治以后,由于彼此信仰不同,犹太人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浪潮,在被罗马人平定以后,犹太人也带着自己的信仰犹太教离开了故土家园。
相比于基督教以及后来伊斯兰教、佛教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犹太教名声不显,理由也很简单,犹太人将犹太教看做是自己的信仰,不欢迎别的民族信仰犹太教,他们坚信犹太教是上帝单独给以色列(犹太民族)的指引。
即便是传教,犹太人也会在本民族之间进行传教,由于他们没有自己的故乡故土,所以有少部分犹太人在流浪过程中放弃了自己传承信仰,但犹太教信众对这部分人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态度,允许他们继续尊崇犹太教的传统,并同时鼓励那些与犹太民族通婚的人,也改信犹太教。
由于犹太人与其他民族格格不入的特质,导致了他们在世界各地备受嫌弃,在一般的文学创作中,犹太人都是阴险狡猾的,比如1596年莎士比亚创作的《威尼斯商人》里面就塑造了一个奸诈的犹太商人的形象夏洛克。也因此衍生了一新名词——反犹主义。
反犹主义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希腊化时代,当时的塞琉古王朝就曾宣布犹太教非法,不仅焚烧犹太教的典籍,而且还强迫犹太人吃猪肉。
基督教诞生以后,基于对被征服民族强迫转换信仰,犹太民族更是受到了长期的压迫,自公元10世纪开始,犹太人在欧洲各国就是不断被驱逐的对象,甚至于爆发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也被认为是犹太人的影响,而二战时期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也是对反犹主义的贯彻,在整个二战期间,有超过600万的犹太人被杀,直至二战结束,反犹主义才彻底终结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二战结束以后,基于历史上对犹太人的迫害,对犹太民族的安置也成为联合国的重要议题,事实上当时在议案中,提出可以在英殖民地范围内选择一块作为犹太人建国的领土,其中包括南美、西奈半岛以及非洲的一块地方,但思来想去,犹太人最终还是选择巴勒斯坦地区这一祖上世代居住的地方作为建国的根基。
巴勒斯坦地区是犹太人古老的家乡,可随着犹太人背井离乡,当地大部分都是后来迁居的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地区生活的时间十分悠久,差不多将近2000年,在后来历史沿革中,耶路撒冷不仅成为基督教的圣地,也同样是属于伊斯兰教的圣地,浑然忘了在2000多年以前,当时犹太人居住的时候,这里也是犹太教的圣地。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巴勒斯坦地区就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由于犹太人在欧洲受到迫害十分严重,这一时期部分犹太人迁徙回到故地,1922年英国宣布将巴勒斯坦地区划分为东西两块,东部为阿拉伯人居住,西部为犹太人居住,也因为这个缘故,在纳粹德国崛起的时代,犹太人大量回到故乡,成为犹太人后来建国的基础。
即便当时阿拉伯人要占巴勒斯坦地区总人口70%以上,但这也无法挡住犹太人急于回到自己故土的心情,1948年5月14日,英国在巴勒斯坦地区结束托管以后,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巴勒斯坦地区西部2.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建立了一个犹太民族为主的国家——以色列,而为了这一天的到来,犹太人等了2000多年。
可对当地的阿拉伯人来说,则是一个噩耗,理由也很简单,他们认为巴勒斯坦地区是自己的故乡,同时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的圣地,自己信仰的圣地被划归到别的国家,这对阿拉伯人来说无法接受,更何况在新生的以色列周边,全都是伊斯兰教国家,犹太人的进入,加剧了他们和周边国家的矛盾冲突。
自建国那一天起,以色列和周边国家的冲突就没有中断过,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巴勒斯坦地区的领土划分极度不公平,因此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建立了巴解组织,在各国的扶持下掀起独立运动,希图将以色列人赶出巴勒斯坦地区。
五次中东战争,前后打了将近30年,以色列人通过数次战争,不仅扩大了自身在巴勒斯坦地区的领土,甚至还侵占了周边叙利亚、埃及等部分领土。即便后来虽然停火,但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人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尤其是在这其中还涉及到了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使得巴以冲突的问题更加复杂化。
不过就从今日的局面来看,以色列人虽然在过去历史上饱受欺压,但在如今却在悄然转换身份,即便是在今天的国际社会上,却并没有多少好感,一位在国际救援组织工作的巴勒斯坦人公开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
“美国对以色列每年投入数十亿美元无条件的军事援助,以色列军方用这些援助来针对我的社区和同胞。这意味着,美国并不是一个中立的旁观者或是公正的和平调解者,美国的所作所为实际上助长了双方的冲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