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叶雨拾光。上一篇为大家介绍了《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草莓灰霉病的症状与防治。草莓灰霉病是草莓种植过程中另一种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也是一种低温高湿型病害,特别是当低温寡照天气增多,如果防治措施不到位,就很容易感染和爆发,而且单纯用药剂治疗效果并不好,一旦发生时,往往给种植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1、危害特征
草莓灰霉病主要危害草莓的花和果实,也危害叶和叶柄、果柄等。
(1)花器受害。花萼上呈现针眼大、水渍状的小斑点,随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较大病斑,进一步延伸到子房及幼果,在幼果上形成水渍状病斑,潮湿时迅速软腐,使幼果湿软腐烂,产生灰褐霉层。
(2)果实受害。果实染病多从残留的花瓣或靠近地面的部位开始,多发生在青果上,开始时,在果实顶部出现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发展,逐步变为灰褐色病斑;当湿度比较大时,果实湿软腐烂,病部有灰色霉层;若空气干燥,则发病果实呈干腐状,果实易脱落。成熟果实染病多从果实基部靠近萼片处开始。
(3)叶和叶柄受害。初期多从基部老叶、黄叶边缘侵染,产生水渍状病斑,后向外扩展成圆形、半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灰褐色大病斑,最后蔓延到全叶。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灰褐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病叶枯死,易引起早期落叶。叶柄发病,呈浅褐色坏死、干缩,产生稀疏灰霉。
(4)果柄受害。初期,果柄出现灰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发病部位产生一层灰色霉层。
2、发病规律
(1)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菌丝体或菌核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可以在感病的植物组织中存活4-6个月,菌核的生存时间更长。分生孢子借助气流、棚室内水气、露水及衰败的花叶等进行传播。
(2)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3~25℃,萌发时对湿度要求很高,相对湿度低于85%不萌发。发病部位在潮湿的环境下产生分生孢子,可进行再次侵染,因此,病害一旦发生就意味着很容易爆发,一定要早治。
(3)连续阴天或降雨的天气,灰霉病容易爆发。大棚连作田块病残物多、偏施氮肥、过度密植、植株基部老叶多、田间积水、棚室内通气不良等,偏重发生。
3、防治方法
(1)做好田间管理。种植前采用高温闷棚或熏蒸处理进行彻底消毒,可用45%百菌清烟剂250克熏烟防治;与水稻、玉米、十字花科蔬菜、豆类轮作,减少菌源;高垄覆膜栽培,减少果实与土壤接触,避免土壤中的病原菌直接侵染;提高光照水平和通风透光条件,尽可能降低湿度;控制氮肥施肥量,花果期增施磷钾肥;生长期及时摘除病叶、病果、老叶等,并带出棚外处理;收获后彻底清理病残体销毁,减少侵染来源。
(2)适时预防。草莓灰霉病发病后,彻底防治住的难度比较大,建议草莓进入花期就开始预防。用药最佳时期是草莓第一级花序有20%以上开花,第二级花序刚开花时,可选择50%异菌脲悬浮剂800倍,或80%克菌丹水分散粒剂1000倍,40%氟啶胺悬浮剂1000倍等。同时,及时摘除病残体,避免阴雨天进行摘叶,每次摘除后喷防治灰霉病的药剂。
(3)药剂防治。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50%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嘧霉胺水剂10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哈茨木霉菌300倍液或枯草芽孢杆菌300倍液,每7天左右喷施1次,连续2~3次;发病后,可选择40%氟啶胺悬浮剂1500倍+35%异菌·腐霉利悬浮剂800倍、或80%克菌丹水分散粒剂1500倍+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200倍、或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40%嘧霉胺悬浮剂800倍液进行防治。其他常用药剂还有:腐霉利、异菌脲、咯菌腈、抑霉唑、嘧菌环胺、嘧霉胺、多抗霉素,唑醚•氟酰胺、唑醚•啶酰菌等。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关于草莓灰霉病的分享,如果觉得有用、记得点个关注,欢迎点赞、留言、转发,您的鼓励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我们下次再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