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见证了相关领域科研专家们缺乏基本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合格的科学专家,应该崇尚科学精神,以专业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得出符合事物本身的结论,然后无惧任何非科学因素的干扰,如实公之于众。

就当前已给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疫情而论,

遗憾的是,三年来,相关传染病、病毒防治领域的科学专家,具备如上素质者,敢于拍胸脯无所愧疚的,可以说,少之又少。

钟南山院士在2020年1月毅然逆行,奔赴陷入危城的武汉,除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愿是因为本人视野有限,坐井观天。

曾记否,新冠疫情刚起时,因为当时它尚属一种连专家也未知的新型病毒,传染速度极快,致死率又较高,民众一时陷入了恐慌,

当时,就有不少传染病、病毒防治方面的专家,甚至院士级权威,未经认真、深入研究,就过早地草率地信誓旦旦地断言,疫情可防可控,不会造成大面积传染?

随着疫情的发展,大量不幸中招感染者纷纷被治愈,随之出现了新的问题:

治愈后是否会留下后遗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内外都有研究,出现了有长新冠、严重后遗症和没有后遗症两种学术结论。

也许是出于某种防控策略考量,官方主流媒体,主推有后遗症的观点,

后来,时间久了,没有后遗症的说法开始零星见诸于网络,老百姓莫衷一是,徒增恐惧。

并未见有领域内专家学者力排众议,陈述己见,或者推介世界学术权威的没有后遗症的研究结论。

2021年11月26日,世卫组织宣布,奥密克戎为需要关注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外真实世界和相关研究显示,变异株传染性增强,但毒力已明显减弱,致病性、致死率都已大为减弱。

于是,一些国家和地区逐渐放开了疫情管控,有的甚至宣布疫情结束了。

由于网络的便利,很快,民间知悉了这些信息。

但遗憾的是,国内并未有专家出面陈情奥密克戎的新特征,

直至一年后的刚刚过去的11月底,大部分地方社区、街道、乡镇、学校有关疫情管控的通告、广播、群发消息中,开首句,几乎不约而同依然复读机似的套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鉴于当前疫情形势十分严峻……”

国人绷紧了两年多的思想之弦,只得一紧再紧,以致坊间各种猜测、传言四起,

餐饮、旅游、酒店等行业巨量关门倒闭,人们收入锐减,越来越多的人丢失了工作,坊间恐惧、焦虑乃至烦躁、不满情绪日益发酵。

直至前几日,国家最高防疫机构连续召开了两场会议,一切才显出转机。

2022年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邀请了多方专家、官员,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11月30日,国家卫健委就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召开座谈会,国务院领导听取了张伯礼、梁万年等8位专家的意见建议。

领导发言要点: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希望专家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发扬科学精神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变异株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比例,明显低于之前原始株和关切变异株,

有了官方传达出的最新研判,于是乎,各路专家仿若听得了起跑哨,纷纷出场应和:

12月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教授、广州黄埔方舱医疗队负责人崇雨田教授对媒体表示,目前,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绝大多数为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极少发展为重症。

“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媒体也不失时机地透露:

广州黄埔方舱医院开舱后一个月间,累计收治近4000名感染者,只有2人入舱后肺部CT显示改变,而且其症状并非由奥密克戎引起。

同一日,媒体报道了香港大学联合海南医学院一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呈现几何级数下降。

论文发表在著名科学杂志《自然》上。作者注意到,发表时间是2022年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期间差不多10个月时间,媒体选择了闭目。

也是12月1日,《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蓝柯,蓝柯表示:

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和毒力已经大幅降低,新冠病毒对人体的危害性已经大不如前。

此外,对于全员核酸,早在2020年就有群众提出,人群聚集检测,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建议取消。

但三年来,一直未有专家挺身而出,从专业角度,阐释聚集核酸的危险性,以阻止大规模核酸检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非最近某些核酸检测公司频频爆出造假甚至人为投毒事件,引起社会公愤,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干预及惩罚,恐怕,还得继续全员下去。

可喜的是,最近几天,越来越多的地方相继取消了全员核酸,或者大大缩小了检测的人群范围。

看过网上一种说法,疫情就是一面照妖镜。

我们的相关领域科学专家们,你们严重失位、失品了哦。

看起来,国家抗疫即将取得胜利,

但愿,相关领域专家们,好好反思反省,要对得起民众托举的称号,对得起数目有限的收入未受疫情影响的金饭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果原作者介意,请联系删除。感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