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小罗伯特·唐尼离开了漫威影业的大家庭,进入「第四阶段」的漫威电影已经很少出现富有张力的表演。除了汤姆·赫兰德在《蜘蛛侠》系列展现对角色的热情,其余演员在漫威作品也得不到应有的演技发挥。

最佳例子是经常被冠为本世纪最佳男演员之一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他在《奇异博士2:疯狂多元宇宙》的演绎平板,欠缺以往的表演深度。

他最近在访问中坦言自己难以展现奇异博士的真情实感,他解释说:「电影并不看重人物发展,而是关心如何在服务剧情的同时,兼顾漫威电影宇宙的完整性」。

此话揭露了漫威电影长久以来的问题,也适合形容漫威「第四阶段」的最终作——《黑豹2:瓦坎达万岁》。

因应饰演黑豹的演员查德维克·博斯曼不幸离世的事实,编导大幅改动原来的续集构思,顺理成章让黑豹妹妹苏里继承超级英雄的责任,保卫成为众矢之的的瓦坎达。

如果电影不是隶属于漫威的电影宇宙,它大有潜质成为一部壮烈的女性成长电影——苏里怎样在失去家庭护荫后变得成熟、走出与世隔绝的实验室学懂人情世故、明白牺牲与正义的必要。

可惜,过去擅长描写人情的导演瑞恩·库格勒,再度受制于擅长商业计算的品牌监制,在长达接近三小时的篇幅,苏里的人物故事被臃肿的剧情覆盖,焦点变得模糊。

为了铺垫漫威「第五阶段」的新角色“钢铁之心”,故事设计忠奸两派争相抢夺一个危害彼此国土的科研天才莉莉,让她成为全片的「麦高芬」(推进剧情发展的要素),藉以炮制瓦坎达与海底部族的纷争。

在紧密的叙事下,我们对新角色莉莉的认识却极为浅薄,只知道她是一个不甘被小看的非裔少女、锻造了一副类似钢铁侠的机甲、父亲逝世时遗下一辆汽车给她,没有鲜明个性。

导演(更有可能是监制凯文·费奇的要求)刻意对照《钢铁侠》的经典场面设计动作,譬如她在空中飞翔时因氧气不足而坠落,跟托尼·史塔克最初穿着机甲试飞的画面如出一辙,引人联想二人的相似性。电影处处向经典致敬,对比之下莉莉虚有其表,凸显现在漫威追求的是多元化的世界观,而非扎实、立体的人物描写。

当《黑豹2》开始有意探索反派纳摩的人物故事,手法却幼嫩得只用一连串直白庸俗的对白解说,草草交代他的过去及采取暴力的动机。第一部中黑豹与埃里克手足相残纵使俗套,他们充满矛盾的血缘关系仍有一定的戏剧力量;续集苏里与外族纳摩之间的对决,简言之只是一个为母复仇的故事,双方都被简化为受愤怒凌驾的个体,失去统治者的智慧,也白白浪费剧情中段互相建立的友谊与理解。同时令片末的战争仅得官能上的刺激,欠缺引人入胜的情感共鸣。

也许是痛失灵魂人物查德维克·博斯曼的缘故,原来规划的角色弧线突然告终,续集只好设定成一个过渡礼——哀悼逝者、向新人交棒。因此《黑豹2》肩负的任务比漫威任何一部作品都要重,创作上的限制也更大。

故事迫于无奈将本来功能性的角色苏里(首集只是一个为哥哥研发装甲与武器的闲角,形象与性格模糊)化为主角,跟首集瑞恩·库格勒为黑豹呈现的自信截然不同,这次处处避重就轻,经常依靠其他配角带动剧情,就连苏里喝下心形草药碰见埃里克的段落,戏剧性落在久未露面的迈克尔·B·乔丹,前者的演绎和角色魅力都完全被比下去。

《黑豹2》一头一尾特意向查德维克·博斯曼的离开致哀,举行盛大葬礼之余,还与其子嗣对话,处理非常煽情。这令我想起温子仁在《速度与激情7》结局简洁地以一个高空镜头拍摄两车在分岔口分别,向意外离世的保罗·沃克致意。

两者同为商业大片,一样具备大量商业计算,何以后者能让角色阔步前行,离开忧伤;曾对生死有所看法的《黑豹》,却不断渲染出一种对未来的哀愁。到底是导演多愁善感,还是制作人为了日后的电影宇宙铺路?那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