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雁荡山,山脊脉脉间。那里层峦叠嶂,巉岩断壁,脊间有孤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我对雁荡的初印象,这初印象源自袁枚笔下的“东南富山水,杰气钟雁峰”,悟自沈梦溪诗中的“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偶尔得之在零落唐诗宋词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踏上这一段山脊路,真是一步一踌躇。接连地兜转在上坡与下坡之间,接连的一个山头踱过,另一个山头涌来。山路漫漫云流转,千载雁荡山,真绝非一蹴而就即可攀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幸途中并不孤单,举步行走间,身旁的伙伴引吭高歌,不比高山流水,甚是响彻云霄。一曲《爱江山》涤荡在山野之间,一首《海阔天空》,汪洋恣肆耳畔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不知走过多少山路,途中的两段山脊线印象颇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一段山脊算是平坦的,离它不下数丈外,会惊喜地发现几棵柿子树在秋色里绚烂。柿子叶早已凋落,只留橙红的柿子闲挂枝丫间,缀满一树果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在山脊上的我们铁定是够不着的,唯有化作那一只只飞鸟才可趋近它的周遭。或许,美不一定要占有,只需要平和淡然地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第二段山脊路,也为难了前方的小伙伴,等我们姗姗来迟。真佩服他们,一腔热爱付山林,每一次都有他们熟悉温暖的身影,领着我们迎着山间的晨曦,一路攀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齐后,大家或指点江山,或相视比心,或灿烂微笑,在山脊线上留下了我们“行行摄色”的大美照。坐在身边的戴老师说自己第一次参与爬山,坦言:“多鼓励自己,我们真的很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句“我们真的很厉害”真的是金玉良言。每一位参与“行行摄色”团队的伙伴们都是极厉害的,这也是加入了“行行摄色”最感动的地方——无论哪次,每一位小伙伴是如此的亲和融洽,总是不虚此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伙伴提议,看看回头路吧。我转身望向身后,山脉如草蛇灰线绵延千里,雁荡山势叠嶂、方岩、石门、柱峰、岩洞交错,此地恰是显胜门界地。绵绵山脊间,任山间的风沁入肌肤,思绪撩动风起。这眼前的山脊啊,这雁荡的山景啊,是心中的水晴岚,令人缱绻。

稍等片刻后,我们前往三重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稍等片刻后,我们前往三重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段小路上,拨开一丈丈层层的芦苇。传闻雁荡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今日湖水未遇,秋雁无踪,倒是偶遇芦苇,也是有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步出芦苇,没入山林间,几步转角处,刹那,真是得窥天机,好似巧渡迷津!山对岸那边的三重门,如剪开的山峰,天巧难形容。两山之间如开天阙,中间一竹寨坐落其中。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立在山脊间,举目所望,雁荡山脉以奇崛为主,不似别处山脉如舞凤飞鸿,似卧虎游龙,以险取胜。有时,登山的奥秘也就隐隐在其中,或为湖光山色无限好,或是眷恋山海万里,自然也有闲情逸致总常在。

叙罢,在村长的督促下大家继续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叙罢,在村长的督促下大家继续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是哪位仁兄先遇了一块大岩石,远远就感受到他的欣喜之情。走近一看,这大圆石,如弥勒佛的大肚腩,嵌在山岩里,连为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别小觑自然之力,能力强者轻松攀过,稍逊者只能靠伙伴牵引,但又如何,我们可不比胜负输赢,这只是闲者之言,我们就爱这山石间的攀爬登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稍后遇三米左右的岩降,对老驴友确实小菜一碟,只够塞塞牙缝。像我们这几位初出茅庐的菜驴真的是一惊一险又友好。下降前大家各种心理建设。下降中,掌握技巧的伙伴轻巧的很,飞檐走壁就在这个时候显现了。

就这样继续走吧, 雁荡山野潇潇,人也逍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继续走吧, 雁荡山野潇潇,人也逍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在目的地百丈岩的栈道旁小憩。大家互相分享午餐美食,在这山间,秀色可餐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我们沿着石阶而下,笑言,走过了山野小路,觉得这石阶失去了野生的力量,太多人工雕琢的痕迹,失去了如璞玉般的活力。尔后,稍遇蜡烛峰、仙云台、石洞,为此次之行渐渐画上一个句号。意兴徜徉处,便在雁荡山林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