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已经越来越注重“网红”的内涵,优质内容和价值观念的展示成为“网红”成功的核心竞争力。11月23日,2022年抖音电商作者峰会在杭州举办,会上包括“疯狂小杨哥”在内的数位优质电商作者被授予了“卓越个人”称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视频网站、直播平台日益蓬勃。新一代“网红”赶上内容创作风口,各具风格的视频作品和直播间走入人们的视野。

抖音电商今年升级为“全域兴趣电商”,核心就是在以短视频和直播为代表的“内容场景”基础上,与商城、搜索、店铺、橱窗等“货架场景”形成互通,“货找人”和“人找货”相结合,覆盖和满足了用户全链路、全场景的购物行为和需求。

在“全域兴趣电商”的驱动下,电商作者们擅长的优质内容将有潜力发挥更多、更持续的价值。从“疯狂小杨哥”到董宇辉,从贾乃亮到“秦巴奶奶灭霸爷爷”,他们丰富的知识、出众的才华、独特的个性,也兼备可贵的人格魅力、端正的价值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强大的内容输出能力,对互联网文化乃至健康社会风气营造起到重要作用。

日常中那些能收获长期关注的“网红”往往都有共通之处——“都有自己作为普通人,但并不普通的闪光点。”这些各展所长的“网红”们可以让受众意识到生活的差异性和丰富性。

抖音平台个人账号粉丝数最多的“疯狂小杨哥”曾多次凭借原创情景喜剧出圈。在台前,大家看到的是擅长耍宝、整蛊的调皮弟弟;在幕后,大家看不到的是其通过一个名叫“有家的地方有工作”帮助包括残疾人、宝妈在内的近7000人实现安居乐业。

据了解,此前一位瘫痪十年的单身父亲就在小杨哥的影响下自学起了视频剪辑并成为了小杨哥公司三只羊网络的线上剪辑师,同时在小杨哥的推荐下,他还兼任起网络稽查师的职责,每月可以额外获得2000元的收入。

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工作,通过网络亦能成就梦想,互联网给每个人提供了实现价值的同等机遇。

此前,了解到疯狂小杨哥的网络内容生产均是基于兴趣和热爱,高中辍学的刘粱铸倍感鼓舞:“我也应该坚持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学会认真生活,快乐生活。”“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光。”通过自身奋斗,他戒除网瘾,自学专业技能,成为无数爆款视频的幕后剪辑。

同时,关注这些垂直领域的优质内容创作者亦让观众收获“破圈”的快乐。有网友表示:“这些正能量‘网红’,打破了我的信息茧房,让我看到了自己舒适圈外的知识内容。”

今年夏天,董宇辉凭借令人耳目一新的带货方式迅速破圈,东方甄选直播间也因此在短短七天内涨粉超1000万,凭借“情感劳动+知识输出”的直播风格收获了大批网友的喜爱。在董宇辉的直播间,你能看到他用中英双语卖水蜜桃,用诗经解释大米的由来,他时常分享个人经历,凭借个人努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正能量形象让观众共情。

但是“网红”的光环并非凭空而来,他们身上的那些不一样的“闪光点”多是自身优秀的一种延伸。在通过网络向外展示之前,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而这些自然流露的个人魅力,是仅通过营销打造不出来的。

提起小杨哥便离不开“搞笑”“整活”“反转”等关键词,从孩童时期,小杨哥就有突出的表现力,他曾介绍:“学校什么才艺表演、黑板报比赛、运动会、班干选举,只要有活动,我都是第一个参加的。”

年仅27岁的他已经在喜剧创作领域摸爬滚打了7年,截至目前,小杨哥共发布了123条原创视频作品,获赞超8.4亿。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经历也塑造出了全网独具一格的“疯狂小杨哥”风格,使其凭借“传递快乐”的创作内核在众多达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个人账号粉丝第一的创作者。

“这个时代,偶像是不需要的,但我们需要榜样。”哔哩哔哩网站2021百大Up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用一种形象的方式去分析:榜样的“榜”是木字旁,木头是会腐朽的,所有的榜样都是有缺陷的,而木字旁也意味着这个“模板”是可复制的。这恰好与青年人普遍对“网红”的期待相符——“平凡的人生,有趣的灵魂,可被模仿的人生故事。”

具有引领性的“网红”应是是正能量的传播者,不完全依赖于平台的创作导向,有自己的思考和坚持,甚至能通过自己或团体的努力,促使平台内容更优质,更具社会价值。

此前疯狂小杨哥曾透露:“我拍段子是为了传递快乐,哪怕你们只在我直播间待一分钟,我也希望你们都能感受到快乐。”为了专心内容创作,小杨哥拒绝了多个商业合作,并创立了三只羊助农、三只羊网络等公司,助力乡村振兴和电商产业发展。无独有偶,罗翔在爆火后也宣布退网,专心在法律教育、知识科普领域深耕……这种对初心的坚守,令人敬佩。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保持自身的清醒显得尤为可贵。而要保持良性循环,需要达人、平台、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形成合力。

抖音电商总裁魏雯雯在电商作者峰会上向广大电商作者们介绍了一系列平台的新举措、新工具,并全新发布了《FACT+作者成长方法论白皮书》,帮助电商作者补足短板、科学运营。同时在今年8月1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的《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正式施行,进一步推动了账号主体合法合规运营,这是对众多“网红”和相关机构加强监管的信号。

在自然生长情况下,未来网络文化会越来越细分,“网红”也或将越来越职业化。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宽松、开放,有效监管的互联网环境,在提供充分的创作和传播空间之余,继续规范网络内容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