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多地因时因势调整优化防控举措,对核酸检测、封控、隔离等群众关注的问题予以回应,进一步提高科学精准防控能力。

持续优化,防控措施更精准。北京根据不同区的疫情发展形势,制定不同的防控措施,从群众需求出发,不断优化各项举措。各区设黄码医院,健康宝黄码可以去定点医院就医,保障群众就医需求。优化核酸检测政策,长期居家老人、居家办公和学习人员、婴幼儿等无社会面活动的人员,如果无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社区核酸筛查。北京宣布,自12月5日(星期一)首班车起,公交、地铁运营企业在核验健康信息时,不得拒绝无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乘客乘车。

分类实施,让核酸检测更有温度。广州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规定频次的核酸检测,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根据不同需求,保障市民“按需检测”服务;在合理设置便民采样点的同时, 鼓励家庭自备抗原试剂盒。分类实施核酸检测,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核酸检测策略。广州不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是在用监测的思维和便民的手段,筑牢第一道防线,也让群众感受到防控措施的温度。

快封快解,防止“一封了之”。重庆科学划定高风险区,精准落实到楼栋、到单元,做到快划快解、动态调整,防止“一封了之”、长期不解封。对重点人群加强保护措施,对社会面加强防控,疫情严峻的重庆不搞“大水漫灌”式防控,用不断缩小“包围圈”的方式分类分步推进,尽最大努力减少疫情防控给群众带来的不便。

12月2日起,乘坐地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报告。成都采取更为科学精准的防控手段,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按照国家防控方案第九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要求,全国各地密集调整优化防控措施,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让防控更精准也更有温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