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位于亚洲中部,东经93度,北纬40度,这北临蒙古高原,西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邻青藏高原,这个位于中国甘肃西部,仅有十八万人口的小城市曾经是连接东西方贸易的咽喉要道,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

这是头条眼界纪录片专区精选的十二部优质纪录片之一的《敦煌》开篇语。这部纪录片用精美的镜头和宏大的笔墨全方面地纪录了敦煌地区1600余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和散落其中的故事,将那些几乎被人们遗忘的西域文明再一次呈现在了观众的视野之中。

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之谜

敦煌藏经洞的发现,目前较为常见的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敦煌藏经洞发现于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据王道士墓志铭记载:

夫吾师姓王氏,名圆禄,湖北麻城县人也......于是建修太清宫,以为栖鹤伏龙之所。又复苦口劝募,极力经营,以流水疏通三层洞沙。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见者惊为奇观,闻者传为神物。此光绪甘五年五月甘五日事也。

王道士本名王圆箓,又称王圆禄,湖北麻城人,因家贫而逃之四方。后至酒泉,出家为了道士。大约光绪二十三年,云游至敦煌后,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所在的第16窟东侧修建太清宫,作为自己的“栖鹤伏龙之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碑文记载,王道士在敦煌莫高窟居住期间,在清理石窟积沙的时候,发现石壁破裂一孔,仿佛有光,因此就砸破了石壁,发现里面有一间密室,内藏着堆得满满的唐经和文物。

按照这种说法,王道士俨然成为敦煌莫高窟的发现者和守护者。王道士塔及其墓志由些门徒在一九三一年他死后所立。而史料显示,在王道士发现藏经洞的时候,还没有开门收徒。因此,藏经洞发现的经过,应该是王道士生前给徒弟描述的。此时,距离王道士发现藏经洞已经过了三十多年,本着为“尊者讳”的思想,徒弟在建塔立墓之时,未免会有一些浮夸之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种说法是,敦煌藏经洞发现于光绪二十六年,即公元1900年。纪录片《敦煌》采用的就是这一说法。据现存于敦煌研究院王道士的《催养经款草丹》记载:

......至本朝光绪皇帝年人,因贫道游方至敦参拜佛宇,近视洞像破毁不堪,系先年匪烧损,贫道誓愿募化补修为念。至贰拾陆年五月贰拾陆日清晨,忽有天炮响震,忽然山裂一缝,同工人用锄挖之,欣出闪佛洞壹所,内有石碑一个,上刻大中五年国号......内藏古经数万卷......其经名种颇多。

按照这种说法,敦煌藏经洞的发现颇具神秘色彩,是雷电将山体击破,露出石缝,王道士在和工人清理挖掘的时候,才让敦煌藏经洞重见天日。这个说法未免有王道士故弄玄虚之嫌,而在《重修千佛洞三层楼功德碑记》中,又有这样的记载:

......而鄂省羽流园禄,又能宏乐善之心,不辞劳瘁,不避星霜,旋睹迤北佛洞寂寥,多为流沙淹没,因设愿披沙开洞。庚子孟夏,新开洞壁偏北,复掘得复洞,内藏释典充宇,铜佛盈座。

《重修千佛洞三层楼功德碑记》为木刻碑,由敦煌县举人郭璘撰文,于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四月立,嵌于敦煌莫高窟第16号窟甬道南侧石壁,即藏经洞的对面,今仍在原处。按照这个说法,当时的敦煌莫高窟多为流沙淹没,王道士在开掘新洞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藏经洞。时间为“庚子孟夏”,即旧历1900年四月,八国联军侵华的前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说明,王道士雇佣当地一名杨姓书生在敦煌莫高窟第16号窟甬道里抄写经书,杨某经常将点旱烟的芨芨草插到墙上的缝隙中。这天,芨芨草居然一下子深入到墙体之中。用手敲击墙体,里面传来了一阵空洞沉闷的声音,怀疑里面有密室,就告诉了王道士。王道士就和他在半夜砸破墙壁,藏经洞就这样被发现了。这种说法过于传奇,未见有史料记载,仅在敦煌民间口语相传,不必深究。

敦煌藏经洞的封洞之谜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时间和过程虽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跟敦煌藏经洞被封洞时间和原因比起来,反而清晰多了。

敦煌藏经洞是莫高窟第17号窟的俗称,它位于第16号窟甬道的北侧壁内。全窟通高3米,窟顶形为覆斗型。其开凿时间大约为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约有四五万件,时间上起三国两晋,下迄北宋,历经千余年,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宗教、哲学、天文、地理、民族、文学、艺术等,与甲骨文、居延汉简、明清档案并称中国近代古文献的四大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止目前,暂无任何史料记载敦煌藏经洞的封洞时间和封洞原因,自敦煌藏经洞被发现120多年来,虽然人们也试图通过各种旁证解开藏经洞的封洞之谜,然而毕竟是“孤证不立”,迄今也没有让大家都信服的定论。

一、西夏崛起说:有史以来对于敦煌的确切记载,是源于汉使张骞带给汉武帝的文书,原为月氏和乌孙的领地。匈奴兴起后,月氏人西迁徙于锡尔河流域和阿姆河流域,敦煌尽归匈奴。河西地区划归汉朝以后,汉廷陆续设立了酒泉、张掖、敦煌和武威四郡,并把长城从令居西修到了酒泉,又从酒泉修到了敦煌,在还敦煌西分别修建了玉门关和阳关。张骞“凿空”西域以后,汉王朝和西域诸国的联系渐多,敦煌就成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和佛教东进的重要一站。宋景祐三年,西夏李元昊攻取瓜、沙、肃三州,河西走廊尽归西夏统治范围。有专家分析,在敦煌藏经洞文献中,纪年最晚的是宋太平兴国期间,而不见西夏文书写的经书或者文稿,可能当时敦煌的僧人们在西夏大军攻城前,就把历代经书等文献藏到了莫高窟第17号窟后,纷纷逃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伊斯兰东进说:回纥建立的喀喇汗王朝最初信仰萨满教和拜火教。第三任大汗萨图克·博格拉汗改信伊斯兰教后,大肆屠杀佛教徒和毁坏佛教艺术。宋绍圣年间,喀喇汗王朝曾向宋朝提出攻打西夏的要求,并得到了赞许。因此,有专家分析,可能在西夏统治下的敦煌佛教徒为了避免这些佛教经书被喀喇汗王朝毁掉,就将大批佛教经书藏到了莫高窟第17号窟后纷纷逃亡了。

三、归义军兵变说:归义军是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宋仁宗景祐三年的沙州地方政权武装。宋真宗咸平五年,归义军内部发生兵变,归义军领袖曹延禄与其弟曹延瑞被迫自杀。归义军兵变虽然很快被平息,但是外部战争和内部动乱使归义军政权迅速衰落,而沙州地区的回鹘势力迅速崛起。敦煌地区的僧人们为了免遭战火摧残,就将大批佛教经书藏到了莫高窟第17号窟后纷纷逃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丘处机西行说:也有专家认为,成吉思汗西征期间,年龄渐大,遂有长生不老之念。于是,他就派人邀请全真教丘处机一同西行,随时请教长生之术。成吉思汗为了取悦丘处机,就沿途毁坏佛寺,迫僧为道。因此,敦煌地区的僧人们为了自保,将大批佛教经书藏到了莫高窟第17号窟后,或者逃亡了,或者改信道教了。此说,可信度不高,目前没有发现有文献明确记载成吉思汗屠杀佛教徒的实证,反而是成吉思汗的后世子孙则将藏传佛教定为了国教。

虽然说以上种种假说,都不完全解释敦煌藏经洞封洞的具体时间和原因,但是正因为历史上这次神秘的封洞,这批珍贵的历史文献才得以保存下来,成为了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一枚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