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彭熙中,二建很轻松!

1.施工质量事故处理的依据

(1)质量事故的实况资料

包括或质量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质量事故状况的描述;质量事故发展变化的情况;有关质量事故的观测记录、事故现场状态的照片或录像;事故调查组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

(2)有关合同及合同文件

包括或工程承包合同、设计委托合同、设备与器材购销合同、监理合同及分包合同等。

(3)有关的技术文件和档案

主要是有关的设计文件(如施工图纸和技术说明),与施工有关的技术文件、档案和资料 (如施工建筑材料的质量证明资料 的观测记录、试验记录 我试验报告等)。 斗、现场制备材料的质量证明资料 质量事故发生后,对事故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故处理有关的勘察、设计(4)相关的建设法规现 主要包括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十、施工、监理等单位资质管理方面的法规,从业者资格管理方面建筑法》及与工程质量及质量事故的法规,建筑市场方面的 的法规,建筑施工方面的法规,关于标准化管理方面的法规。方案、施工计划、施工记录、施工日志、有关。

(1)事故调查

事故发生后,施工项目负责人应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及时向企业报告事故的状况,积极对事故组织调查。事故调查应力求及时、客观、全面,以便为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提供正确的依据。调查结果,要整理撰写成事故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事故情况;事故发生后所采取的临时防护措施实施;事故调查中的有关数据、资料;事故原因分析与初步判断;事故处理的建议方案与措施;事故涉及人员与主要责任者的情况等。

(2)事故的原因分析

要建立在事故情况调查的基础上,避免情况不明就主观分析推断事故的原因。特别是对涉及勘察、设计、施工、材质、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质量事故,往往事故的原因错综复杂,因此,必须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仔细地分析,去伪存真找出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3)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事故的处理要建立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并广泛地听取专家及有关方面的意见,经科学论证,决定事故是否进行处理。在制走争谈方案时,应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可行, 不留隐患,经济合理,具有可操作性,满足建筑功能能和使用要求。

(4)事故处理

根据制定的质量事故处理的方案,对质量事故进行仔细地处理,处理

以解决施工质量不合格和缺陷问题;事故的责任处的内容主要包括:事故的技术处理,以轻重对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根据事故的性质、损失大小、情节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事故的处理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否依然存在隐患。

(5)事故处理的鉴定验收 质量事。

事故处理的质量检查鉴定,应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应当通过检查鉴定和验收作出确认。事故处理的质量检查鉴定,应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和相关的质量标准的规定进行,必要时还应通过实际量测、试验和仪器检测等方法必要的数据,以便准确地对事故处理的结果做出鉴定。事故处理后,必须尽快提交完。事故处理报告,其内容包括:事故调查的原始资料、测试的数据;事故原因分析、论事故处理的依据;事故处理的方案及技术措施;实施质量处理中有关的数据、记录.料;检查验收记录;事故处理的结论等。

3.施工质量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

施工质量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是:质量事故的处理应达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生产和使用要求、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目的;重视消除造成事故的原因;注意综合治理;正确确定处理的范围;正确选择处理的时间和方法;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认真复查事故的实际情况;确保事故处理期间的安全。

4.施工质量事故处理的基本方法

(1)修补处理 当工程某些部分的质量虽未达到规定的规范、标准或设计的要求,存在一定的缺陷,但经过修补后可以达到要求的质量标准,又不影响使用功能或外观的要求,可采取修补处理的方法。例如,某些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经调查分析,该部位经修补处理后,不会影响其使用及外观;对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的损伤,如结构受撞击、局部未振实、冻害、火灾、酸类腐蚀、碱骨料反应等,当这些损伤仅仅在结构的表面或局部,不影响其使用和外观,可进行修补处理。再比如对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经分析研究后如果不影响结构的安全和使用时,也可采取修补处理。具体方法是当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时,采用表面密封法;当裂缝宽度大于 0.3mm 时,采用嵌缝密闭法;当裂缝较深时,则应采取灌浆修补的方法

(2)加固处理 主要是针对危机承载力缺陷质量事故的处理。通过对缺陷的加固处理,使建筑结构恢复或提高承载力,重新满足结构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使结构能继续使用或改作其他用途。例如,对混凝土结构常用加固的方法主要有:增大截面加固法、外包角钢加固法、粘钢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增设剪力墙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等。

(3)返工处理 当工程质量缺陷经过修补处理后不能满足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或不具备补救可能性则必须采取返工处理。例如,某防洪堤坝填筑压实后,其压实土的干密度未达到规定值,经核算将影响土体的稳定且不满足抗渗能力的要求,需挖除不合格土,重新填筑,进行返工处理;某公路桥梁工程预应力按规定张拉系数为1.3,而实际仅为0.8,属严重的质量缺陷,也无法修补,只能返工处理。再比如某工厂设备基础的混凝土浇筑时掺入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因施工管理不善,掺量多于规定7倍,导致混凝土坍落度大于180mm,石子下沉,混凝土结构不均匀,浇筑后5d仍然不凝固硬化,28d的混凝土实际强度不到规定强度的32%,不得不返工重浇。自了的

(4)限制使用 当工程质量缺陷按修补方法处理后无法保证达到规定的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而又无法返工处理的情况下,不得已时可做出诸如结构卸荷或减荷以及限制使用的决定。

(5)不作处理 某些工程质量问题虽然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或标准,但其情况不严重对工程或结构的使用及安全影响很小,经过分析、论证、法定检测单位鉴定和设计单位等认可后可不专门作处理。一般可不作专门处理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不影响结构安全、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的。例如,有的工业建筑物出现放线定位的偏差,且严重超过规范标准规定,若要纠正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但经过分析、论证其偏差不影响生产工艺和正常使用,在外观上也无明显影响,可不做处理。又如,某些部位的混凝土表面的裂缝,经检查分析,属于表面养护不够的干缩微裂,不影响使用和外观,也可不做处理。

2)后道工序弥补的质量缺陷。例如,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轻微麻面,可通过后续的抹灰、刮涂、喷涂等弥补,也可不做处理。再比如,混凝土现浇楼面的平整度偏差达到10mm,但由于后续垫层和面层的施工可以弥补,所以也可不做处理。

3)法定检测单位鉴定合格的。例如,某检验批混凝土试块强度值不满足规范要求,强度不足,但经法定检测单位对混凝土实体强度进行实际检测后,其实际强度达到规范允许和设计要求值时,可不做处理。对经检测未达到要求值,但相差不多,经分析论证,只要使用前经再次检测达到设计强度,也可不作处理,但应严格控制施工荷载。

4)出现的质量缺陷,经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例如,某一结构构件截面尺寸不足,或材料强度不足,影响结构承载力,但按实际情况进行复核验算后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时,可不进行专门处理。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挖掘设计潜力或降低设计的安全系数,应谨慎处理。

(6)报废处理。通过分析或实践,采取上述处理方法后仍不能满足规定的要求或标准,则必须予以报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