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号上午,美方新一代隐身轰炸机B-21“突袭者”在各种造势中正式亮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似乎为了回避各国军、民用卫星的侦察,具体亮相时间几经调整。从发布会现场情况看,虽然是正式亮相,但保密程度依然很高,对入场人员、拍摄角度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B-21第一张正面图初给人的感觉就是,其机身上部有点像西方传说中的“鬼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B-2的绰号就叫“幽灵”,B-21长这个样子也算一脉相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气动布局看,相对于B-2,B-21的进气道更加的低矮,与机身、机翼融合的更好。这显然是为了更好隐身的设计,对正面、侧面隐身都有好处。这样低矮的外观,其进气道应该会向下弯曲,一方面增加进气量,一方面增加隐身能力。

初步来看,B-21机翼扭转的更加厉害,这有利于提高巡航能力。而B-21与B-2更加典型的区别,是在腹部——B-21中后部看起来特别的宽大、厚实。B-2底部成“V”字型外观,而B-21基本是一个平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目前掌握的最新消息看,B-21的尺寸可能比预想的要大。在发布会上,美方称B-21的尺寸比B-2“略小”,但仍具备搭载GBU-57巨型钻地弹的能力。同时,B-21还具备核打击能力,可搭载最新的B-61核弹和搭载核弹头的远程防区外导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2航程1.2万公里,最大载弹量22吨。有人称B-21在全程“高-高-高”飞行模式下,最大航程可能会达到1.1-1.4万公里。这个数据感觉大得有些离谱,远远超出了原定计划和很多人的想象,让人感觉十分意外并颇为疑惑。消息可能是误传,有待验证。而GBU-57重达13.6吨,这说明B-21的载弹量将会在13.6吨以上,可能会接近前面传闻中的18吨左右,打击能力相当强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B-21的性能,美方的解释是,一方面这是应用新技术、新材料的结果;另一方面,B-21使用两台F-135改型发动机,更加的省油。当然,这只是美方目前的说法,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从目前美方的说法看,B-21尺寸比B-2略小,载弹量略小,航程接近。从目前美方的说法看,B-21隐身能力比B-2高两个档次。如果说B-2是非常低可探测性,那么B-21就是极限隐身、全方位隐身、全频谱隐身。再加上30年的航电系统的进步,可以说,B-21并非B-2的低档版。整体来说,B-21更像是B-2的升级版,是B-2出现30年后,美方新一代的超隐身轰炸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暂无B-21俯视图,这个是以前的现象图

根据美方说法,B-21是全球第一架六代机,原因是:1、新一代的隐身能力,上面已说明。2、开放式系统架构。与B-2不同,B-21在设计之初,就具备快速升级能力。新技术、新武器将通过快捷软件和内置硬件无缝衔接,以使B-21在未来几十年内能够持续应对不断变化的威胁。3、全域联合指挥和控制、跨平台共享数据。美方称,B-21是美方第6代侦察、打击体系的先发平台,能够完美的融合在新一代的网络作战系统内,接受各平台传输的信息,并利用其强大的侦察能力,提供情报、监视和侦察、电子攻击和多域网络能力(将信息共享给其他平台)。

同时,美方称,B-21具备高度的智能化水平,“高度智能化的大脑,可能才是B-21最宝贵的资产”。也因此,B-21可能具备“可选有人驾驶功能”,也就是无人驾驶的功能。B-21还具备强大的电子战能力。得益于其庞大的机身,B-21的电子战能力非常强,可以看做一架电子战机。极限隐身能力、强大电子战能力、高度信息获知和分享能力,这恐怕是B-21号称能够面对一切威胁,进行突袭的原因。而且,得益于强大的隐身能力,B-21将不再使用低空突防的模式,而是使用高空突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张图片看,B-21中后部好像有点“鼓肚”

在发布会上,美方还着重强调了B-21的高度数字化水平和地面系统数据迁移到云环境的能力,(包括数据的开发、部署和测试等)。美方称,这是将使B-21获得更快的研发、部署、升级速度,更低的维护成本,并降低对基础设施的要求。B-21从一开始就考虑长期运营和维持的可承受性,其对维护性的重视,“跟隐身一样重要”。

在价格方面,前面网络上有消息称,其采购将不少于100架,共花费2030亿美元,并因此推测其单价将达到2030亿美元——这已经是过去时并存在着误解。目前的采购计划是180-225架,而2030亿的价格,应该包括了运营、维护费用。目前消息是,B-21是6.98亿美元的固定成本,再加上其他配套,价格应该在8亿美元左右,甚至更多些。这比B-21项目之初设想的5.5亿美元高不少,这并不奇怪,可能比预想大不少的尺寸,价格便宜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方公开称,B-21的目标就是中方。甚至为了应对中方快速增长的实力,B-21原计划的100架数量,也大幅度的增加到了200架左右。而目前来看,B-21的体积、航程、载弹量可能也明显超出了之前的预想。这样一群B-21,目标一旦实现,威胁还是很大的。因此,中方需要加快新一代轰炸机H2O“水分子”和六代机的研发和部署,以强对强,以优胜优。下一步,我们一方面是继续验证B-21的性能(特别是其航程),另一方面,就是期待“水分子”的出现了。

作者:晨曦防务-唐志峰(B-21部分美方信息由浮士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