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牵动每一名学生的大事,为了未来能获得满意的工作,不少同学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考取各种证书,以期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但同时,也有不法分子通过编造各类“山寨证书”来谋取非法收益。一些年轻人急切的求职心态被这些机构利用,不但钱财受损,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关注公众号【亿闻小何】了解更多骗局揭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分享:今年1月,24岁的长沙女孩陈晨(化名)被“碳排放管理师”的名头吸引住了。培训机构的老师称,拿到该职业证书后,兼职“挂靠”一年的收入将不低于5万元。于是,陈晨和丈夫花了1.2万元报考了“碳排放管理师”证书考试。但后来才知道“碳排放管理师”证书只是培训合格证书,虽然和人社部公布的18种新职业之一“碳排放管理员”只差一个字,效果上却天差地别!不法分子利用两证书的“一字之差”,使不少人上当受骗。

“山寨证书”只是薄薄的一张纸,对求职者的伤害远不只耗费的时间和金钱,还严重扰乱了技术技能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不利于从业者的职业发展和技能水平提升。接下来让安安为大家揭秘这些“山寨证书”骗局的套路。

1.虚假宣传,夸大其词

“无门槛”“评职称”“高补贴”“高收入”……这些广告字眼是一些机构常用的营销话术,旨在虚抬证书含金量,有的机构还会利用某种职业技能证书通过难度大的特点,宣称课程的结课证明具有同等效力,甚至假借行政机关名义或者故意登记使用相近原政府机关名称,混淆视听。广东省职业技能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何秀文介绍,类似的手段还有使用 “原×××部”和“权威证书”“官方认证”“就业凭证”“录用依据”等话术迷惑群众。

2.无中生有,以假乱真

模仿“造价工程师”编造“造价师”,用“碳排放管理师”来混淆“碳排放管理员”,自创“导弹维修工程师” “禁毒师”等职业……不少不法职业技能培训公司以“××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名义颁发上述“注册职业资格证书”,但这些证书都不是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发证机构也没有经人社部门备案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格。这些机构利用人们对新职业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了解度不高,违规使用有关字样和标识,以易产生歧义和误导的字样、图案、水印,造假证、滥发证。

3.画饼圈钱,培训“挂羊头卖狗肉”

有的机构没有任何职业培训资质,却大肆宣传,招生考取各种专业证书,串谋组织假培训、编造假申报材料,勾结实施假考试。有的机构还“画大饼”,宣称成功考证后,还提供证书挂靠、单位兼职等后续服务,一环扣一环,引诱购买升级服务。

那么大家遇到此类骗局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保留和当初第一次联系自己的那个业务员的聊天记录,

第二,收集证据,包括之前的一些承诺,或者所对应的一些业绩等!

第三,转账记录,以及其他的经济往来!

第四。寻求法律援助!积极维权,可以减少损失,我们已经有大量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