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以北约集团为后盾的乌克兰极力挑衅,还是俄罗斯不得已而出兵,俄乌战争毕竟进行了近300天的时间,一场以大欺小的战争,渐渐地演变成了以小博大,战争不断升级,渐渐的向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实讲,战争的初期,俄罗斯出兵纯粹是为了教训乌克兰,手举的挺高,下手却不太重,有大人打孩子的意味。

这就会产生一个误解,很多人认为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也不过尔尔,并且拿美国当年轰炸南联盟和伊拉克的战争战力作比较,美吹们更是大吹大擂,把美国的军事力量吹到天上去,把俄罗斯的军事力量踩到脚底下。

实际上,我们分析一下乌克兰与俄罗斯的两个国家的关系就知道,俄罗斯的教鞭为什么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乌克兰和俄罗斯都属于斯拉夫人,同宗同人种,而且,而今的两个国家在当年曾经都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毕竟是在一个锅里吃过饭。而今虽说分了家,拎锅另过,毕竟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跟美国狠揍南联盟和阿富汗,有着本质的不同。

俄罗斯教训乌克兰的目的,是想让乌克兰的政治立场改弦更张,放弃加入北约组织的幻想,清除乌克兰的极左分子,所以战争不是目的,而是以战震慑,当然,让它别寻途径也不合适,骨子里的好战基因在作怪。

所以在俄乌战争之初,俄罗斯采取了以战养战的方略,一方面是启动战争程序,另一方面是向西欧国家大卖能源。

出兵基辅,兵临城下,以战促和,并没有下功夫,真刀实枪的,企图以军事手段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在野的统计学家们,甚至拿出了一系列的数据,计算每天的出兵费用,和卖能源的收入,美洋洋地指出,俄罗斯这一仗赚大了,以战养战,越打越肥,越大越受益。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似乎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接下来的一系列的骚操作,都是针对能源而做的。

北溪二号海底能源输出管道被炸,实际上是直接断了俄罗斯的财路。至于北欧国家的能源问题怎么办,则不在美国的考虑范围之内。

而今的欧洲国家,能源大都由美国来供应,价格坐地起价,翻了几番。

俄罗斯的以战养战的目的终结,美国坐收渔翁之利目的达到。坐山观虎斗,虎败吃虎肉,一箭双雕。这个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

俄罗斯通过战争释放的“善意”,没有被乌克兰所接受,所理解,所以固执的泽连斯基一再拒绝回到谈判桌上,那接下来只有以战止战了。空天军总司令苏苏洛维金出任充指挥,一声令下,打出的炮弹把乌克兰的土地犁了个遍。

最初,还有人说,俄罗斯的导弹最终有用完的时候,这种看法无疑属于刻舟求剑,似乎忘了俄罗斯不但会发射导弹,还会生产制造导弹。作为世“界第二军事大国”的俄罗斯,不能说导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毕竟还是有相当雄厚的家底的,估计用到乌克兰的土地上,还是绰绰有余。

所以,苏洛维金近期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攻打乌克兰,我们有用不完的导弹,我们接下来战争的目标,不是把乌克兰打回到谈判桌上,而是一直打到他投降为止。

战争的诉求进一步升级,战争的烈度也进一步加剧。

其实,通过苏洛维金的发言,我们也能够理解俄罗斯的无奈。这场俄乌战争,只有把控好战争的强度,才能控制好战争的走向。否则的话,中了别人的下怀,坏自己的好事儿,所以接下来只有以战止战了,打得越惨,乌克兰屈服得的越快。

因为你对这样的敌人只有狠狠的教训,才可能让他服软,才可能让他回到谈判桌上来。不然的话,他会一直的挑衅你。

有人一直在俄罗斯“侵略”乌克兰这个词上纠结,总认为这场战争不是正义的战争。我们都知道,凡是战争都有前因,我们只有认真的分析这场战争的起因,才能正确的理解这场战争的性质。

我们都是爱好和平的人,但是我们也知道,和平是有代价的,包括发起战争的代价。

俄罗斯的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写过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实际上就告诉了我们,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当年法俄战争,挑起战争的是法国皇帝拿破仑。拿破仑的80万大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打得俄罗斯措手不及,步节节败退。那个时候的俄罗斯义正词严,为了民族解放和民族利益而战的战争动员,激起了广大俄罗斯民众的爱国热情。因为大家都明白,也想结束这场法国的侵略战争,只有拿起武器,以战止战,以战来迎接即将到来的和平。

当然,读这本书的人如果是乌克兰人,他们也会这样想,我们只有拿起枪来抵御入侵的俄罗斯人,我们才可能换来来之不易的和平。

俄罗斯人如何想的?我们也只有对敢挑衅我们这个民族利益的人拿起枪来,阻止其挑衅,阻止其入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换来生活的和平。

以战养战也好,以战止战也罢,看来战争的双方,是都不愿意发起战争的。

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