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事探讨工作中颁发全民禁毒有你参与奖项的活动现场参加大队的讨论会议和同事聊天、谈工作

从事禁毒工作20年,老袁头却觉得自己“不值得”被采访。

1994年,老袁头参加公安工作,2002年进入深圳禁毒队伍,成为深圳公安禁毒系统中的一名老兵。20年间,他带领团队锐意改革,在禁毒科技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屡建奇功。

在同事们眼中,老袁头是暖心的“老大哥”,对同事充满关爱,而在工作上,他又是事事亲力亲为的“急先锋”,“非常能吃苦,经常加班熬夜写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在岗位上奋战的老袁头突感不适,被同事们送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罹患急性髓系白血病。幸好,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治疗与休养,老袁头恢复了健康。

如今大病初愈,在老袁头要求下,他又回到了禁毒队伍中,在后方为前线的战友们提供支持,“主要是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

老袁头的灯

老袁头,本名袁澄宇,陕西西安人,现为深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四大队民警,1994年从西北政法大学毕业后就加入公安队伍。

在他的回忆里,自己的从警生涯“乏善可陈”,但老袁头和同事们的工作成果,却是切切实实的。他所在的团队,这些年来曾多次获得省、市集体嘉奖和荣誉,比如全国网络涉毒专项打击行动全省战果第一名、全省禁毒信息考核第一名、全省禁毒信息大比武获二等奖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事们口中,老袁头是团队背后的“无冕之王”——为团队提供支持和帮助,又把荣誉和机会让给年轻人。对此,老袁头则笑称荣誉都是同事们一起取得的,自己只是做好该做的,“2012年的时候我就(从一线禁毒岗位)退下来了,一直搞信息化工作,偶尔也参与到一些毒品案件的侦查打击里”。

从一线退下来,是老袁头新征程的一个开端,禁毒讲究经验的积累,越是资深的禁毒警察,越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能力。而老袁头则把自己多年来的经验积累与信息化手段结合了起来。

早在2010年,他就带领团队研发了禁毒管理及分析系统,并升级为现在的禁毒警务运行与管理系统,实现了深圳禁毒信息系统的从无到有、从初级向高级发展。

2015年,老袁头投身到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带领团队钻研大数据如何进行研判分析,进一步做好信息化系统建设。

那段时间,支队里的同事们都在加班加点工作,老袁头回忆道,那时“有的同志可能一两个月都不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来冲锋在前的他,则更是亲力亲为。有同事回忆,他们每次出外勤归来,不管多晚总能看到袁澄宇的办公室还亮着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袁头的灯”成了支队里的一景,同事们忙碌之余总爱去他办公室聊会天儿,舒缓工作的疲惫。

“看到他就想哭”

曾经和老袁头共事的肖警官还记得,老袁头那场突如其来的急病。

2019年4月左右,由于工作强度较大,老袁头又开始熬夜了。那段时间,肖警官发现他的脸色不太好,“但他自己没在意,说没什么,我问他有没有去检查一下,他说没事,小问题”。

不少同事都劝他去医院看看,但拗不过老袁头。那段时间,老袁头还在期待着到五一假期前把工作做好,然后带着女儿出去走走——自从女儿出生以来,他一次都没带她出过远门,平时假期也鲜有时间陪女儿。

这趟出游没能成行,五一那天,老袁头的腹部剧烈疼痛,几乎难以站立。之后的一个月,情况越发严重,他的脸色一直不好,经常肚子疼,往厕所跑。同事们都让他去医院看病,他先是拖,表示“扛扛就过去了”。后来去了医院,初步检查是肠胃炎,开了消炎药吃。

直到同事和领导们下了死命令要他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结果终于出来了——急性髓系白血病。回忆起那时的情况,老袁头心有余悸,“一下就把人打倒了,住院连续化疗了7个多月,然后又做了骨髓移植”。

那段时间,同事们经常去探望他,每个人的心里都沉甸甸的。肖警官说,看到老袁头做化疗憔悴的样子,“看到都会想哭,很心疼”。

经历过治疗、休养,老袁头的身体恢复了许多,但由于这场急病,他的身体还是留下了损伤。骨髓移植过程当中使用的激素药物,导致老袁头患了不可逆的糖尿病,药物还导致了内分泌紊乱,造成骨质疏松等症状,另外,他身体的免疫能力也大大降低。

但老袁头闲不住,在移植手术完成,又休养了一年多以后,他向领导要求继续投入工作,考虑到老袁头的身体情况,领导虽然答应了,但要求他将自己的工作转向研究方向,并采取弹性工作制。

回到单位以后,老袁头发现自己先前担心的,转交给同事们的工作,都被好好完成了,他调侃自己道,“后来我一想,其实地球离了谁都能转”。

老袁头不知道的是,他的回归,对于同事们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看到老袁头健健康康回来,肖警官不住地感慨,“看到他平安健康,我们就很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