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活跃度一直被视为国民经济的风向标。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县域”一词共出现14次,其中明确提到“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

一般认为,县域经济总量过千亿,经济和社会开始迈入良性循环轨道。2007年,昆山、江阴、张家港3地GDP跨过千亿门槛,首次跻身“千亿俱乐部”;2021年,全国千亿县扩容至43个,准格尔旗、荣成市、兴化市和肥西县等4县(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首次超越千亿,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标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县城如何发展?站在县域金字塔顶端的“千亿县”想必很有发言权。剖析掌握千亿县发展逻辑,借鉴典型经验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模式,对于未来5到10年培育更多千亿县意义重大。

千亿县的基本特征

千亿县的基本特征

1、经济规模多在1000至1500亿元之间,人均GDP超过高收入标准。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43个千亿县GDP总量7.05万亿元,人均GDP13.7万元,是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1.7倍。其中,昆山和江阴两地GDP超过4000亿元,6个县市GDP在2000亿-4000亿元之间,7个县市GDP在1500亿-2000亿元之间,28个县市GDP在1000亿-1500亿元之间。

除沭阳、瑞安、邳州3地外,40个县市人均GDP超过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和世界银行高收入标准。

2、高度集中于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的辐射效益不容忽视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千亿县的集聚效应相当明显,除江苏沭阳和邳州外,其余42个县市均位于城市群地区,其中,长三角城市群23个,粤闽浙沿海城市群7个、山东半岛城市群3个......甚至地处苏南的苏锡常早已实现千亿县的全覆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依托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周围城市相较于其他地区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背靠上海、苏州、杭州、青岛等一线城市,有效承接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转移,正是43个千亿县突破千亿大关的关键所在。

3、“千亿县”的比拼也是制造业的比拼

在43个“千亿县”的产业结构中,制造业占据整体优势。可以说,县域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制造业的竞争。以前十名的“千亿县” 为例,落后于工业总产值超过规定水平的神木和义乌去年的增长率就超过60%。

除此之外,对于服务业优势明显的义乌来说,近年来实施的“工业强市”战略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才使其成为了“千亿县”。

千亿县是如何炼成的?

千亿县是如何炼成的?

纵观千亿县发展历程,基本是依托交通区位、现代化大都市、自然资源等条件,搭建功能性发展平台,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城镇经济和人口吸纳承载能力,聚人、聚产加快发展。

1、GDP增长稳中求进,突破千亿大关大多需6至7年

统计数据显示,43个千亿县GDP破1000亿,最短为3年,最长为9年,大多需6至7年。这启示我们,GDP跨越千亿大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持续稳定的增长过程。县(市)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不能紧盯着“千亿”招牌,要夯实基础、一步一脚印稳扎稳打走向高峰,一时的经济繁荣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实现,长久的区域振兴必须依赖于长期政策指导和产业逐步转型升级,在探索中不断找寻未来发展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工业多元产业结构支撑经济发展

千亿县普遍以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43个千亿县中,除仁怀(白酒)、神木(煤炭)、迁安(钢铁)、温岭(泵与电机)、准格尔旗(煤炭)5地“一业独大”外,其余县市主导产业至少有3个。

其中,77%的县市以装备制造为支柱产业,65%的县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支柱产业,40%的县市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为支柱产业;35%的县市正在推动或者已形成产业集群,19%的县市正在推进或者已建成产业链。

3、功能性平台为千亿县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功能性平台,给予特殊优惠政策,汇聚产业加快发展,是改革开放的创举,千亿县受益颇多。

千亿县名单中,24个县市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1个县市同时设有综合保税区或保税港区,其余19个县市均设立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类功能性平台政策相互叠加,助力千亿县快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集约开发,集聚人口和产业成为制胜法宝

县域范围内可调度的资源有限,率先在“点”上取得突破,推动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快速迈过良性循环门槛,是千亿县的重要法宝。

数据显示,43个千亿县常住人口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平均每个县市增长11.8万人,仅7个县市人口小幅外流。千亿县城镇化率平均67.3%,比全国县域平均水平高18.6个百分点,新增人口主要集中在县城或市区,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产业培育设施明显提升。

5、千亿县注重营造一流营商环境释放发展活力

“千亿县”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幅精简行政审批事项,通过审批流程优化、流程再造提高效率,开展并联审批和“多图联审”,推行容缺受理、“一站式”审批等,如海宁、昆山等;二是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建立落实领导干部包联民营企业、商会工作制度,提供“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式”服务,如义乌、启东等;三是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推行综合窗口改革、“一窗受理”“全程网办”,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最多跑一次”,如余姚、江阴、长沙县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我国的科技正在逐步发展,县域发展潜力无限,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县(市)跻身“千亿县”队伍,更多县域经济总量超过地市将常态化,甚至有可能出现5000亿级、万亿级县(市)。县域经济的发展从不被限制,未来,我们期待见证更多县(市)打破发展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