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暖人的关怀牵动你我,

总有一些朴实的感动直击人心。

总有一些温情的相助吹散阴翳,

总有一些坚定的守护陪伴左右!

在五一路小学教育集团有一个温暖的地方,有孩子们喜爱的“暖暖”老师,这就是学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它是孩子们内心成长的“加油站”,是家长们交流学习的“心灵港湾”。学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始终坚持心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课程;为每一个孩子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为学生进行心理知识的讲授和放松训练的练习;开展“暖阳小镇”心理健康系列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沙盘社团、针对每个家庭开设个体咨询和家长训练营,承担着学校及社会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在这里每一位孩子都能更好地认识和发展自我,每一个家庭都能平和地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暖阳小镇”成为了孩子和家长们的精神家园,爱在这里延续……

初冬的太原,疫情来袭,学校心理健康发展中心成为了孩子和家长最愿意倾诉心声的地方,“暖暖”老师总是把最有温度的关爱给予孩子们,把家庭教育的妙招儿送给家长朋友们。这段特殊的日子,五一路小学教育集团的孩子们在“暖暖”老师的呵护下开始了愉快的居家生活。面对我市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2022年11月18日杏花岭区教育局第一时间发出心理援助志愿者招募令,五一路小学教育集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中心专职教师张燕群和兼职教师一年三班班主任赵莉莉老师在收到动员令后,积极响应,参与到这次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志愿服务中。疫情就是命令,担当铸就师魂。两位老师发挥专业特长、职业专长,用师者仁爱和志愿者之光,温暖万千家庭,守护平安康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条路,通往心灵深处

冬日虽寒,心灵深处不会孤单。

心手相牵,爱的路上与你相伴!

11月19日,张燕群和赵莉莉两位老师义不容辞地加入到了杏花岭区教育局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志愿者的队伍,成为了疫情隔离中家长和学生心灵的“守护者”,成为了投入孩子们生命中的那束光,用心理援助志愿服务拂去疫情阴霾、疏解负面情绪,帮助孩子们找回最美好的心“晴”。

张燕群老师说,看到杏花岭区教育局发出的招募令,作为一名专职心理健康工作者,加入这个队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非我不可,是责任,是使命,是一种悦己助人的担当!

“如果你有情绪,就用适当的方式宣泄出来吧,给朋友打电话、与家人视频、向老师求助,他们始终在你身边、在不远处、在电话那头陪伴着你.......”能让孩子们在此经历中再生心中的力量,感受人间美好,这一封来自市教育局致全市师生和家长的信是赵莉莉老师第一时间加入志愿者队伍的不竭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天的心理援助台账里流淌着爱与感动;每一次与孩子们的心灵之约真挚而温暖;每一份精心准备的爱的分享都充满着无穷的力量;每一通心与心相连的电话都能感知到期待与希望!

95人次,598条微信,300分钟的通话,这一串串数字,这一声声鼓励,这一片片真情,是张燕群老师志愿服务的真实记录。“喂,是暖暖老师吗?”这是张老师除教育局心理援助之外每天还要接待学校的家长咨询,对其进行个别心理健康辅导。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外面的气温下降,想到受疫情影响下的大家,有时候会处于一种被动收缩和防御状态,减少了很多与他人、与世界的连接。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与世界连接和对话的方式,这种方式也许可以简单到,‘天冷了、多穿衣’。亲爱的同学们,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心怀信念、勇气和希望,拓展自己认知,确信人间值得,岁月可期。”这是来自于心理援助群里赵老师与集中隔离的孩子们心与心的对话!

教育是一条漫长且充满温情的路,陪伴与坚信,让我们与孩子一路同行!这两位老师身上散发的“生命”之光、“大爱”之美,恰恰体现出“五一人”笃定的精神力量和师者仁爱,也愿这束温暖的光始终照耀着教育之路,凝聚起我们共同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力量,展现出“时有所需,必有所为”的师者担当。

那扇窗,永远为你而开

打开教育那扇窗,

感知到了最动人的师生情谊,

观察到别具趣味的校园生活,

见证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

而老师的那扇窗,

永远为你而开。

因为有爱,有阳光!

清晨,张老师照例在群里将一天中最美好的祝福和最动听的音乐送给孩子们,她期待着新一天太阳的升起,能给这个城市带来好运,盼望着这些孩子们早日康复!随后,张老师开始每天的工作——通过微信语音或电话,了解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的状态,当张老师关心一个孩子是否按时吃药,今天心情如何的时候,孩子向老师发出了求助:“老师,我在医院接受治疗,一个病房住4个人,我没有开水喝,连吃药都用凉水,同病房别人有热水壶,但我不方便用别人的热水壶……”面对孩子的求助,张老师很是吃惊,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确诊阳性住在医院,连热水都喝不上,真让人心疼!放下电话,张老师第一时间联系到孩子学校的老师,通过了解,由于家庭特殊原因家长没有及时关心到孩子,学校得知情况后表示也会帮助联系医院想办法解决,同时,张老师把孩子的情况反映给心理援助团队,在郭科长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有的送去关怀,有的积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沟通,大家一起想办法,出主意,第二天,终于帮助这个孩子喝上了热水。

之后,张老师一直关注着这个孩子的心理变化,无论是转病房还是出院到酒店隔离,孩子总是第一时间告诉张老师,他的聊天表情也由开始躺在地上孤独无助的图案变成了一双闪烁着亮亮眼睛的表情,后面几天又换成了一张甜甜笑脸的表情,可以看出孩子的情绪,情感都有很大的变化。张老师也松了口气,用师者大爱帮助孩子成长,打开孩子心灵的那扇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抱一抱孩子轻轻抚摸她(他),告诉她(他)不要怕,有妈妈在;拥着孩子一起读读书,感受心灵致远的美好;当孩子付出努力时拍一拍他(她),告诉孩子,你是我们的骄傲”!这是赵莉莉老师在和家长们进行沟通,即使最简单的动作,最朴实的语言,它都是一种爱的力量,都有一种疗愈的作用,在赵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家长的恐慌不安、焦虑的情绪得到了缓解。赵老师用充满力量的鼓励,让隔离期坚持网课学习的孩子们备受鼓舞!“孩子们,你们的坚持,老师也许毋需过度表扬,因为那份你对学习的自我负责,自我要求,不仅仅是为考试,于你而言也许早已成为了一个学习习惯。这个习惯让你成长,让你更加理性面对一切。你们能在特殊环境中坚持做应该做的事,这种成长本身就是一种褒奖,我被你们深深的感动”。

爱一定是双向奔赴,彼此赋能!接受过赵老师心理援助的家长打来电话告诉她,“老师,放心吧,我们在这里可以适应,困难大家都在面对,这都不是事”。是啊“这都不是事”!还有什么比在此经历中此刻家长带给孩子平和接纳,积极乐观的影响更重要呢?的确,爱本身就是那扇通往心灵的窗,纯真且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扇窗开启了爱的链接,一句话道出了无尽的惦念,一声声平安回来的嘱托,一列列坚定逆行的队伍,他们撑起了五一志愿者的信念。在志愿服务期间,刘志荣校长多次通过电话关心两位老师,感谢他们代表学校为孩子们带去心理援助,让孩子们能够早日平安健康地返回校园。那一刻,两位老师深感责任重大,那一刻,她们更感受到了作为“五一人”的骄傲。她们说:“五一”大家庭就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通过志愿服务也深刻感知到“欣赏每一个孩子,做有质量的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生动实践。

星火虽小,愿添其光;行而不辍,胜利可期。不忘教育初心的阳光之路,开启学生心灵的希望之窗,相信爱的力量,此刻的坚守与停留,是为之后在更广阔的教育之路上奋力奔跑!(田志忠 李跃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