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处处有设计,生活处处有设计。”上海建设“世界设计之都”有不少生动实践,从城市公共景观、摩天大楼、大飞机到汽车、家具,乃至手机和芯片,无不因独具特色的设计创意闪耀出智慧的光芒。整座城市每时每刻都在诠释着设计和创意的力量。

家具的使用贯穿人们生存的时间和空间,家具中国原创家具设计师可能是最早为老百姓所熟知的设计师群体。21世纪初,当一批中国独立家具设计师带着作品在上海的各大展会上闪亮登场,人们为之惊艳、为之欢呼、为之雀跃,这些家具作品拓宽了上海市民的眼界,提高了大众的生活品位,人们带着几分亲昵地用“中国原创”指代这些设计师和他们的作品。

二十年时光如梭,“中国原创”经历了诸多变化,也经历了疫情带来的各种考验。相信设计的力量,做会思考的设计师,做有思想的设计,成为“中国原创”当下真实的写照。近日,在位于上海东北角的宝山区淞南镇中成智谷,由中成原创家举办的第2届中成家年华系列活动正在举行。

活动囊括了“相信设计的力量·设计品牌群展”“数字存在主义2022”等在内的4大展览、3场论坛、1个生活节,集结一众“中国原创”近年的思考探索成果,呈现出多形态“设计盛宴”,道出了设计赋能美好生活的期待。

 人文家居 追求幸福不设限 

从向西方设计学习到新中式崛起,经过多年的沉淀积累,“中国原创”已经步入了东风西渐的人文家居时代。在“相信设计的力量·设计品牌群展”中,策展人侯正光、卢智旸精选了璞素、未墨、融舍、山隐造物、艾舍人等一批具有人文情怀的原创作品。

“界意”设计的W茶几

不再高冷地“端”着,也不再刻意标榜设计风格与大众拉开距离,如今的“中国原创”人文家居设计博采众长,手法变得更加多元也愈发自然柔和,表达在平凡生活中对幸福的追求的意图越来越明显。换言之,就是越来越“暖”了。

“璞素”设计的醒石茶几

由设计师陈燕飞主理的璞素家居,经过多年的工艺探索,突破了传统硬木家具的方正形制。他们从清溪底的鹅卵石和古老沉静的湖泊中汲取线条创意,在“方”和“圆”之间反复提炼,终达“由方入圆”之境,茶桌、案几的几面线条如同被溪水不断冲刷的鹅卵石。

“璞素”设计的玄黑茶几

由广告人转型为原创设计师的张鑫、傅鹏创立的“待人接物”,带来的“山月梳妆台”,灵感据说来自三年前的中秋。设计师因“山推月照人”的感悟,开始了低头打磨作品的漫漫征程。虽然作品的名字听上去十分“古感”,但却是融入了“朋克”质感设计。

“待人接物”的山月梳妆台

“轻轻推动实木‘远山’机关,镜子便会从软包的山体后面旋出,拉回‘远山’,镜子便会收起,隐匿山中,像月出与月落一般。”在古典中带着隐约的“朋克”意味,异形抽屉像山体在湖面中的倒影,有着实际的用处与视觉上的美好。

“融舍”设计的“万物·猫耳沙发”

“在这个时间节点,我们鼓励设计师们做出力所能及的动作,唤起更多信心,推动社会向着更加正向、积极的方向去进步。”策展人侯正光这样阐释他的理念——生活中的各种波折会时时出现,但这阻挡不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设计师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向人文家居迈进,不再给自己设限,更是设计师对幸福追求的佐证。

 算法之下 崇尚真实成趋势 

不仅追求幸福的表达越来越强烈,而且时代赋予了设计更多全新的使命。用“数字存在主义2022”策展人——设计师杨明洁的话来说,在高效与精确的算法控制下,设计师应该创造一种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更为友善而非对立的关系。

“体物之作”的天池玄关桌

在展览中,由杨明洁和卢尧、李贤灏共同打造的“莫比斯环”椅就做了这方面的尝试。他们启用FDM 3D打印成型工艺,用回收材料实现了工业时代传统模具加工中无法实现的、类似“莫比斯环”的多维空间转折结构。

用3D打印工艺制作的“莫比斯环”椅

杨明洁解释说,他希望展示的重点是:“整个设计过程中对于功能、美学、文化层面的判断,仍是通过设计师而非算法来完成,设计的审美是无法被量化与数字化的。”他表示,在未来,对设计师来说,不可以被量化与数字化的真实部分将显得越来越珍贵,“真实”就是一种新的美学。

“山隐造物”的侘寂风理性系列沙发

实际上,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深耕多年的设计师许刚、在数字化领域有着前瞻思考的艺术设计师张周捷,都用他们的作品表达了这一主题。

“未墨”家具的“涛声”单人椅

中国有句古话,“器以载道”,“中国原创”也是器,它承载的“道”,就是日常生活的道理、日常生活的价值观。历经迭代与发展,集结于上海的“中国原创”已不再将目光局限于器物本身,而是普遍关注文化、美学与社会更广阔命题的维度。这些思考的声音,在未来仍将持续催化上海城市活力,为大众带来更多美好的体验和感受。(琳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