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一篇古文试试看,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畅读经典,莹目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赋”这种文体,竟然起于荀子。

孤陋寡闻了,俺刚刚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荀子,在文学上是一位古文大家,并致力于用散文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经济构想、哲学观点、教育思想等等。

同时,荀子还继承了《诗》三百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融合变化,创造了“赋”这种前所未有的优美的文学形式。

汉赋及以后的一些说理、状物小赋,均本源于此,影响甚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指出:“不歌而诵谓之赋”,“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讽,咸有恻隐古诗之义”。屈原也是最早作赋者之一,不过屈原的作品无赋名,真正以赋名篇的则起于荀子。

班固汉书·艺文志》载:孙卿(即荀卿、荀况,一般称荀子)赋十篇,并将它列在赋二十五家之首。可惜现存的只有《赋篇》中的六篇,其余均无从查考了。这六篇赋,依次为《礼赋》、《知赋》、《云赋》、《蚕赋》、《箴赋》、《佹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蚕吐丝乃有绢帛,针联缀才成衣裳。衣裳不仅能御寒,在封建社会里,还有文章之美,有制度之详,用以辨上下,辨同异,这正是礼制的具体表现。在古代,“妇功”列为女子“四德”之一,从王后、公侯夫人到大夫和士之妻、庶民之妻,要从事哪些针线妇功,都有明文规定。荀子“托辞于箴,明其为物微而用至重,以讥当世”(王先谦《荀子集解》)。

《箴赋》通过君臣问答的形式,描状了针的形象与功能、品德,确实不愧“为物微而用至重”。全篇可分为两大部分。

在针的各个方面都已描写清楚之后,文章戛然而止,用“夫是之谓箴理”一语收束全篇,点明题旨。

“箴理”一词,语意双关,可谓点睛之笔。

箴者,针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堂。无智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窬(yú)而行。日夜合离,以成文章。已能合纵,又善连横。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见贤良。时用则存,不用则亡。臣愚不识,敢请之王!王曰:此夫始生巨其成功小者邪?长其尾而锐其剽(piào)者邪?头铦(xiān)达而尾赵缭者邪?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无羽无翼,反覆甚极。尾生而事起,尾邅(zhān)而事已。簪以为父,管以为母。既以缝表,又以连里 。夫是之谓箴理。

【注释】

(1)箴(zhēn),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属形声字,从竹咸声。“箴”本义为一种缝衣用的工具,即后世之针。“箴”是竹制的针,后来使用金属制针,故字又作“鍼”,又作“针”。“箴”可以用来刺肌体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引申出告诫、规劝义。又引申为一种内容以规劝、告诫为主的文体。

(2)阜:土山。山阜为铁矿所在地,针乃铁制,故说“生于山阜”。

(3)穿窬(yú):穿壁逾墙,此处借指针能穿逾各种布帛织品。窬,通“逾”。

(4)不见贤良:不自显现其贤良,即不自居功之意。

(5)始生巨:指制针的钢铁,本来体积很大。成功小:指制成的针很小。

(6)长其尾:指针孔上连着的长线。锐其剽:指针尖很锋利。剽(piào):末,针尖。

(7)铦(xiān)达:锐利。赵:“掉”的借字。赵缭:很长的样子。一说,缠绕貌。

(8)结尾:指穿针后在线的末端打个结。事:指工作。

(9)反覆:一上一下。极:读为“亟”,迅速。

(10)尾生:指针尾穿上线。

(11)尾邅(zhān):指(工作结束时)把线盘绕打一个结。

(12)簪:形似针而大,故“以为父”。清俞樾《诸子平议》说:簪,当为“鐕”,钉也。钉与箴形质皆同,磨之琢之,而后成箴。故曰“簪以为父”。

(13)管:用以盛针之具,故“以为母”。

(14)箴理:此词语意双关,既指针线缝过之处,有线索,又有条理;又指上面所赋的就是关于针的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读一篇古文试试看,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