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受疫情直接与间接性影响,近三年中国建筑行业总产值增长有所放缓,而主体增长态势是不变的。行业属性特征有二:一是区域化分化特征明显,包括区域化政策影响与区域化十四五规划计划相关;二是建筑行业子产业分化,存在冷暖不均状况态势。以下是2015年中国建筑:
在中国建筑行业基本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竞争格局也在潜移默化之间发生变化,笔者认为竞争分析按五力模型也各有侧重:
首先是替代品因素,这里不仅仅是原材料及建筑物功能功效的范畴,而科技智能建造引发的建筑行业的一次新兴革命,变革核心在工业4.0与新基建的结合,近几年碧桂园在智能建造已经筹备发力,BIM原本是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软件,但是其效能以远远超越诞生的原本范畴,因此“BIM+”引发了更多关注,如BIM+GIS、BIM+VR等,为建筑业的前期设计规划带来更大便利性与精准度。
我们说科技引发的建筑行业竞争已经不容小觑,未来制高点的竞争首要之重,不是跑赢竞争对手,而是科技文明化的使命!
其次是同业竞争,从外向白热化市场竞争逐步走向企业内部管理精细化的聚焦点,五年前,各建筑商竞标报价因为同质化的服务与行业利润空间趋同,报价差距不大,而今天同样建造物,不同建造商报价已经出现较大差异,原因在哪里?除了第一竞争(科技方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企业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成本优势。2020年,我指导的原中国500强企业山西路桥已经对标浙江建工,提出“骨头里榨油”的理念思路。一叶知秋,建筑行业不能再靠竞标中的报价压低而获取市场的一席之地,而是要“向内看”实现精细化管理以降低成本,谋得一席之地!
再次,谈谈潜在进入者。从中国建筑行业发展历程看,央企国企不仅仅在国内具有规模市场优势,在国际建筑工程合作中也具有相当实力;地域化国企凭借本地化的资源与熟悉程度,也具有竞争优势。因此,未来不会再有新兴规模型潜在进入者,那么这点分析不是再浪费读者宝贵阅读时间吗?不是的。潜在进入者会在“配套”中异军突起。我们知道微笑曲线,其前端原材料的改良与材料功能匹配程度的升级等都是进入者的号角;而末端服务以增值“坪效”也是建筑行业的消费者经济的本质。以下是工程建设价值链图例示意:
最后,说说供方与买方,这里不是竞争而是合作,从BT、BOT、TOT、BOOT、BTO、BOO、ROT、TBT、PPP,到SPV的出现,建筑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供买方界限不是严格,其核心与行业的商业模式与战略合作方式密切相关。怎样实现共赢是永恒话题,这里要从“向内看”转化到“向外看”,今天是信息相对对称的时代(互联网扫清了更多盲区),因此,不要为了自己企业的独享盈利空间,一个项目亏了合作伙伴,即使获利也不能让您的企业基业长青,何况此类项目可能崩盘破产!
综上,竞争与合作同在。这是一个变换莫测的时代,万象丛生,而本质的规律从来没有改变!这有一个与时俱进的生态,错综复杂,而经济价值与初心使命从来没有改变!和而不同,拥抱变化,携手共赢!致礼中国建筑行业!!!
作者:王健,北大纵横高级合伙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