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感觉到,明年的情况应该会好很多。”三家外贸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多重信号下,外贸企业对今年底和明年的外贸发展信心回升,与之对应的是,我国外贸总体正将迎来高质量收官。12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8.6%。
专家认为,尽管这一增速不算太高,但这是在去年外贸两位数增长的高基数下的增速。与此同时,我国在外贸方面常年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轻易不会被动摇,目前也正在从“数量”转向“高质量发展”。
专家表示,接下来,随着外贸及疫情政策的不断优化,我国外贸将不断向好,与此同时,增强内外贸一体化,提升我国外贸企业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将有助于在下一轮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
实力:逆势稳定增长
作为拉动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目前看来,我国进出口仍旧没有辜负期待。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8.6%。其中,出口21.84万亿元,增长11.9%;进口16.5万亿元,增长4.6%;贸易顺差5.34万亿元,扩大42.8%。
对于这一数据,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彭波认为,完全符合预期。“如果非要挑出一点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则是进出口总值增速不算太高。但需要指出的是,这是全球经济放缓的外部环境和疫情传播加速冲击中国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彭波表示。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胡麒牧向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分析道,“2021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9.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4%,达到历史新高,而今年在去年的高基数、高增速下继续保持增长,其实已经能说明我国的外贸实力。”
具体看来,前11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24.47万亿元,增长12.4%。民营企业进出口19.41万亿元,增长13.6%。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2.7万亿元,下降0.1%,同时,出口机电产品12.47万亿元,增长8.4%。
“这些数据均反映出中国外贸质量的提升,和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提升。”彭波表示,“特别是汽车出口3637.6亿元,增长79.3%,是中国产业在不利局势下逆势增长的典型案例,反映了中国在全球高端产业的突破。”
思考:单纯走“量”行不通
“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优势,拥有大量有活力和创新力的民营企业,拥有世界上低成本优势,能制造出价格低、质量好、品牌优的中国制造产品。”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表示,“因此,外贸企业不应过度担心外贸形势。近期,由于国内持续落实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美联储加息放缓等利好因素,未来国内外市场将持续回暖。”
基于此,天津一家货运代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程女士和余姚市对外贸易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他们均认为接下来的外贸市场将继续转好。“在当前的外贸措施和防疫措施下,国内经济肯定会逐步恢复。”两人均表示,“能够感觉到,明年的情况应该会好很多。”
同时,外贸企业已然看见单纯走“量”带来的风险性。“从很多同行客户的反映我们观察到,欧美市场今年来购买力下降,本地平台日趋成熟,对跨境平台影响还是很大的,很多大卖家都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运营重点、投放方式等,还有很多公司甚至用不断地调整内部的架构和运营人员的激励方式等来保障业务。”杭州一家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营总监杨思琪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上下游的公司也都受到了影响,尤其是物流货代等船期不稳定,航班取消,甚至也有些货代公司最终无法继续经营,所以盲目走量的话风险是很大的。”
程女士也表示,“受行业‘内卷’竞争压力等因素影响,在走‘量’的时候,竞争因素和成本因素等叠加,最终只能获得很薄的利润”。
因此,外贸企业已然开始尝试由“量”到“质”的转型。杨思琪指出,在当下环境下,传统的外贸展会等形式都不再有效,各国电商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逐渐完善,谷歌等广告投放策略也不再是新奇的手段,都逐渐透明化了。“这些都在驱动外贸从业者必须在务实做好产品,强化自己的供应链,依法依规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手段完善整个业务链条上的堵点、断点和薄弱环节,才能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不被淘汰。”杨思琪表示,“我们的供应链也一度受到打击,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新的机遇,所以通过调整销售渠道、开发新的物流渠道、建设海外仓,尝试创新支付渠道等各环节的努力,最终也还是与我们的合作伙伴、客户一起有惊无险地实现了既定的目标。”
求解:转舵高质量
逆势增长的同时,我国外贸正在从重“数量”向重“质量”发展。外贸如何高质量发展?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曾公开表示,促进外贸稳定发展,增强外贸综合竞争力,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都需要把创新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与此同时,北京商报记者梳理海关总署数据发现,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8.6%,前10个月同比增长9.5%,前三季度同比增长9.9%,前8个月同比增长10.1%,前7个月同比增长10.4%。总体上看,进入下半年以来,我国外贸保持增速,但增幅持续收窄。
对此,彭波认为,2021年的外贸情况较为特殊,它既是中国自身疫情防控得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行的自然结果,也是国外疫情防控不力之下货币政策极度扩张的不自然产物,在一定意义上是难以持续的短期现象。“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中国进出口全球占比提升,不过进出口的调整增长将会越来越困难,而是会不断向全球进出口平均增速回归。”彭波表示。
因此,从国内看,1977年中国出口仅占世界出口总额的0.67%,1978年占7.5%,而到了2021年,中国出口世界占比已经达到15.1%,改革开放40多年,出口世界占比提高了20多倍。“未来要从传统路径进一步扩张是困难的。”彭波表示,“其突破点便在于提升外贸的质量,深化内涵。”
从国外看,胡麒牧指出,西方的制造业有大量的零部件和中间投入品需要从中国进口,当西方实体产业的投资增速下降,其采购零部件等工业品的订单也肯定会下降。“而今,美联储加息叠加能源价格上涨,企业的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同步上涨,投资意愿、盈利能力却在下降,便同步影响了我们的外需市场,而这是我们较难去主动作为的地方。”胡麒牧表示,“因此,有必要发展高质量外贸,且其中的一大重点就是提升国内市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稳定优化国内市场产业结构、发展内需可以带动外需,并有助于我国外贸企业在下一轮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胡麒牧进一步表示,通过内外贸一体化等高质量发展方式,无法销往国外的订单可以出口转内销,在扩大内需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与能力的优化。这样,海外市场一旦出现了系统性风险,外贸企业可以马上转内需;海外市场恢复,国内的外贸企业也可以优先于其他国家迅速响应。
“例如,从目前来看,我国是全球市场上受前述因素冲击最小的国家,此时,很多欧美国家可能会把国内的高端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比如德国的汽车企业,这是我国承接新一轮高端产业转移很好的机遇,也是以我国内需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为基础的,有利于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动外贸走向高端化。”胡麒牧表示。
破题:新业态新模式是支点
对于未来,杨思琪也有对于外贸行业的期待,她表示,希望例如义乌的“1039市场采购模式”能复制到更多的地区。“更高效、便捷,为我们节省更多的成本;还有我们的海外仓业务,我们跑通之后,希望能得到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和宣传,让更多的中国卖家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的海外仓,解决他们在跨境交易中遇到的双重关税、退货等问题。”杨思琪表示,“在支付业务方面,也希望能更多地促进我们企业与银行的更多交流,加强政企合作,不断创新提高我们外贸的收汇结汇便利度。”
整体上,为了实现外贸的高质量发展,商务部也在对海外仓等方式进行计划与统筹。据了解,商务部正在加大力度,支持海外仓发展,建设完善海外仓网络,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并培育一批离岸贸易中心城市(地区),发展壮大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贸易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建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一批全球贸易数字化的领航区,同时发展绿色贸易。此外,截至今年,我国已然实现了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彭波进一步表示,要实现外贸的高质量发展,还可以尝试让外贸从出口农产品和手工业制品转向出口工业品,从出口初级制成品转向出口高新技术产品,从外资主导进出口转向内资主导进出口,从加工贸易转向一般贸易,从出口导向逐渐转向进口驱动。
此外,胡麒牧表示,我国还需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我们尽管是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但从服务贸易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竞争力还是比较弱的,而服务贸易是具有高附加值的。”胡麒牧表示,“而且还需要发展贸易的新业态,如杨思琪女士所言,窥见企业需求,推进跨境电商数字化贸易,提升流通环节的效率;此外,外贸的高质量发展背后其实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为我们说‘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基础核心是生产,必须有一个高质量的产业结构来对外贸进行支撑。”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冉黎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