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年谱:
1962年
10月10日至19日
对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新疆部队提出:如何才能达到彻底、干净、全部歼灭敌人,要想办法把敌人分散开打。我最担心的是啃骨头。战术不是死的东西,土办法能打胜仗,就是有好战术。
10月中旬
针对印度军队不断蚕食中国领土的局势,指示作战部队抓紧进行战前针对性训练,确实熟悉地形道路,要注意运用夜行晓袭、出敌不意战术,集中优势兵力首先击毁敌人的要害(如指挥中枢或主要集团等)。全部文章要做在“速战速决”四个字上,切忌力量分散。
10月27日
总后勤部向西藏军区、新疆军区等转发刘伯承关于反击印军作战后方布局问题的指示:反击印军作战后方布局是个大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这次作战有特殊意义。有些同志往往把这一点忽略了,把它作为第二等工作去处理。要知道打仗应当首先考虑的是军队的用、吃、穿。用,就是作战需要的武器弹药、装备器材等;吃,人要吃饭、马要吃草,这是大家都懂得的;穿,如何保持军队在雪山高原的抗寒力。这次战役的结局是取决于后方补给的程度,要从全局出发,长远打算,通盘计划。我看主要的有两点:一是交通和运输能力;二是安排好后方基地和补给站。交通运输可从多方面想些办法,譬如充分利用铁路,加修公路。在空运方面也还是有力量可用的。还有水路。从图上看,麦克马洪线南北地区纵贯河流很多,水也比较深,是否可以利用,用船或用竹排,土洋结合。总之,要积极想些点子。后方基地和补给站,就大的方面讲有三种。战略范围的补给基地是不动的,战役范围的补给站是可以搬动的;军队随身携带,也就是战术范围的活动的布局,都要精确计划一下,怎样补给设置更好一些,要有一个长远的打算,既要选择机动位置,又要隐蔽,防止敌人破坏。
10月
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期间,对组织指挥、协同作战等问题提出四点意见: (一)这次仗非打胜不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越多越好。这样才能使我们及早从这个方向腾出手来,对付主要敌人。这样做也是对美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一个狠狠地打击。 (二)目前敌人的配置是铜头锡尾,背紧肚松。从西山口、申隔宗地区敌人的防御态势来看,其右翼是敌人的脊背,左翼是敌人的肚子。我攻击部队以主力向西山口、申隔宗插下去,从敌人的肚子上开刀,要比砍脊背容易些。我担心的是协同动作问题,这个问题搞得好坏,对这次作战会有极大影响。分进合击是军事原则,是一个重要战法。分进合击者与被分进合击者有一条利害变换线,如果分进搞好了,协同搞好了,即可置敌于不利地位而合击歼灭之。反之,就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因此正面攻击部队和迂回部队,远距离迂回和近距离包围迂回的部队,这个方向和那个方向的部队,步兵和炮兵等等,都要切实协调一致的动作。这里有三点要注意:一是道路,西藏专门作了调查,这就是抓住了关键;二是统一的时间,计划都有了,要确保各个部队在统一计划的时间内行动,就必须仔细考虑影响部队开进和运动的各种因素,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三是各个方向上的部队要有独立作战的能力。这几点搞好了,分进合击,打歼灭战,就有了把握。(三)现在炮兵基本上是集中使用的,部署是前轻后重,这多半是由于地形上的关系。集中指挥的炮兵群要向步兵团、营甚至连,派出通信班或联络员或代表,步兵可以通过他们对炮兵提出要求,炮兵也可以通过他们指示射击的具体目标。这样既不会误伤自己,也可以有效地支援步兵。总之,山地战步炮如何配合好,协调紧密,要多想些办法,不要再发生误伤。(四)防空问题要注意两个方面:防空袭和防空降。在现有条件下,应将两者结合起来。有些山垭口,如果敌人空降占领,也会引起很大麻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