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关于苹果正在加速将产能迁出中国的消息,有了一些想法,跟大家分享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十余年,苹果采取的策略是跟中国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互利关系。

但近年来,大国博弈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也许让苹果嗅到了什么危机,所以将产能迁离中国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苹果此举是多层因素共同决定的,如前述说的大国博弈,此外产能过于集中也会在客观上带来经营风险,以及中国人力成本上升也是个问题。

现在业内的普遍观点是,苹果为了分散经营风险,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深度依赖是迟早的事情,且已经有采取行动。

这里需要注意,苹果只是想摆脱对我国供应链的依赖,而不是要脱离庞大的中国市场,这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也是苹果不能在短时间将产能迁离中国的重要因素之一。

原因是,从中国制造的手机,卖给中国消费者,成本不会太高,起码运输成本就能节省下来。

如果从国外制造,再进口到中国售卖,嗯,有点绕,成本也上升不少。在苹果缺乏创新的当下,想要通过涨价覆盖成本提高利润,恐怕会引起消费者的反弹,这点苹果不得不考虑。

苹果将供应链迁离中国早有苗头,目前,苹果智能穿戴产品已经有部分产能放在越南。印度则在逐步接收苹果手机的产能,此前有摩根大通的分析师称,到2025年可能会有四分之一的苹果手机产能会在印度。

所以,大家不用再纠结苹果摆脱中国供应链是不是真的,也不要有它怎么敢的啊之类的想法,因为苹果已经在逐步推动这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问题是,一旦苹果产能大规模迁出中国,对我国有啥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苹果对我国的重要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供应链体系,如此前的歌尔股份,这是零部件的供应;其二是制造端,即跟富士康的深度绑定关系。这两者尤其是后者,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至于苹果手机在中国的消费情况,这点不在讨论范围内,因为有很多其他品牌可以替代它。不若说,其他手机品牌巴不得能够抢占果粉。

也就是说,苹果产能迁离中国,可能对一众“果链”产生较大影响。失去“果链”地位会发生什么?早有先例,市值会跌、营收会跌、利润也会跌。果链企业营收受影响,自然会影响到底层的员工。

不过对底层员工影响最大的还是制造端。这么多年来,富士康一直跟苹果高度绑定,可以说富士康电子代工巨头的行业地位,有很大的功劳要归功于苹果。

来看一组数据,当前位于郑州的富士康大约有30万名工人,这座工厂一度占据iPhone Pro系列85%的生产线。

这是相当夸张的数据,可以说苹果的生产制造任务,在一段时间内养着我国三十万的工人。按一家三口算,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近百万人口。这是巨大的影响。

因此,苹果产能迁离中国对这些工人影响很大,其次对富士康的影响也不小。这里提一句,郑州富士康对郑州而言,不亚于是制造业中心,也是提供大量工作岗位的存在。所以,苹果产能迁离中国也会影响到郑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大家在短时间内不用担心苹果会跟中国发生重大脱钩,这个过程注定是缓慢而有序的,除非真的有啥不可抗力因素。

为什么说苹果供应链迁离中国是缓慢且有序的呢,看看苹果将产能迁往哪里就知道了。印度和越南,这两个地方都有足够低的人力成本。

但遗憾的是,印度、越南都没有配套的供应链体系,这也是苹果难以在短时间内迁离中国的关键因素。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不仅仅在于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更在于有着最为齐全的供应链体系,这也是我们走内外双循环的底气所在。

还有一点必须跟大家聊聊,当前我国或者说全球制造业都在谋求智能化升级,也就是所谓的工业4.0。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大趋势下,是会对那些重复性、技术性低的岗位造成巨大冲击的。

而富士康工厂的岗位,大多都是流水线式、重复性、技术含量不高的岗位。也许大家听过很多人受不了在富士康当流水线工人辛苦,反而跑去送外卖的。

所以,从本质上讲,苹果供应链迁离中国,和制造业智能化带来的可能后果是一样的,非要说区别,无非是前者是被动,后者是主动的。

我国对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可能带来的大量劳动力的游离,肯定是做了预案的,而这样的预案应对苹果将供应链迁离中国绰绰有余,所以咱们不用太担心。

最后再做个总结,苹果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深度依赖只是时间问题,但它不会离开中国市场,然后苹果的离开是缓慢有序的。

苹果供应链的离开对我国的影响肯定有,但绝对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大,且这样的影响相信我们国家肯定有相关预案。

全文完,如果觉得还可以,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