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群业新媒体艺术作品《零界镜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顾群业新媒体艺术作品《零界镜像》


创作灵感来源/创作时间/创作主题/作品形式/使用到的工具

新媒体艺术作品《镜像》,创作于2009年,2011年5月21日-6月5日在济南园博园国际会展中心展出于“中澳新媒体艺术对话展”。2013年11月16日-12月16日在天津美术馆展出于“零界——中国装置艺术双年展”。

创作的灵感来源于镜子对现实的“映射”。通过“镜像效应”内观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真实与虚幻、正义与邪恶的对立统一。镜像映射心相,以数字体验反思人性及自我。

作品的呈现上,主要使用了红外传感作为交互手段。因为创作年代较为久远,在动作捕捉、手势捕捉技术还不够完善和成熟的年代,红外传感作为比较成熟且价格低廉的交互形式支撑了这件作品的交互部分。作品使用70%透度的单反膜制作镜面。镜面正前方在无交互模式下为标准镜子效果,镜子装置的背面通过背投高流明投影仪与红外传感器配合,当有观众从镜前通过,激活红外传感器,触发提前制作好的动作动画,通过投影仪投射影像到单反镜面的背部。观众在镜子前方就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被投影画面所取代,成为“long”挥舞十字架并做击打状,与观众的真实镜像相融合,使观众得到神奇的体验。

这件作品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创意,我作为“long”的主人,这个形象是我2006年至今创作的IP系列作品。包含了平面设计、雕塑、动画、游戏角色设计等多种媒介形式。"long"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已深入人心,它有着不可动摇的形象。但我对这一文化意象进行重新认识和解读,将充满世人智慧的两个形象合二为一,这就是孙悟空和狐狸。孙悟空是人们心目中英雄的化身,他智多技高,在民间文化中寄托着忠诚、嫉恶如仇的寓意,代表了机智、勇敢、聪明、活泼的神明形象;而狐狸则富含我们俗话常说的“夹着尾巴做人”“一不小心露出狐狸尾巴”等等充满民间智慧的比喻。本身对“long”这个形象的诠释就带有“心相”的思考。通过挥舞“十字架”这个带有“救赎”概念的装置,来反思自我。

其次是软件部分,软件又可以分为数字资产和交互程序两部分。其中数字资产主要指三维造型和动画制作,三维造型是根据我前期对“long”的造型持续“演化”而来,在此基础上使用了电影和游戏行业常用的三维创作软件Maya实现模型的设计、贴图、骨骼绑定,完成了待机、挥舞等动作。通过Unity软件进行红外的交互事件触发,当观众走到装置正前方的红外感应区,即刻触发交互体验的软件功能。

最后是硬件部分,硬件主要由单反膜镜面、软件服务器、背投投影仪和红外交互设备组成一个完整的体验装置。由于使用了投影设备,当时的流明度还无法做到太高,所以在体验上会受光线的制约,需要一个光线较暗的环境。

顾群业新媒体艺术作品《镜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顾群业新媒体艺术作品《镜像》

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最花费时间的地方/瓶颈

创作初期的概念设计是这个交互装置的重中之重,也是最早思考和反复推敲的部分。对于镜中角色的反应,挥动的节奏,挥动结束后的待机等设计思路是在充分考虑的用户体验的流程和语境之后进行的修订。

设计中的困难主要集中在硬件部分。首先是关于单反膜的测试,在不同环境下,不同投影流明的亮度下,既要兼顾透射部分造型的清晰度,又要考虑反射镜面的成像清晰度。在不同光照下的环境对装置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终解决的方案是通过加强投影机流明抵消单反膜的透度衰减,同时也解决了反射部分的成像效果,最终达到理想状态。其次是红外传感器的灵敏度问题,考虑观众体验的距离,太远感应缺乏用户近距离观察的震撼性,太近则影响了用户体验的灵活性。在传感器的现场调试中,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定制开发和现场调试,也体现了艺术品的唯一性,不能像产品一样标准化,这也是数字艺术创作的在场乐趣。

时至今日,作品仍在进一步思考和完善,如多人的同步体验等更高的技术要求,可以将更强烈和震撼的观念融入到交互装置中,也是作为一个艺术家不断自我挑战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群业新媒体艺术作品《镜像》系列之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顾群业新媒体艺术作品《镜像》系列之二

您认为创作过程中需要思考哪些问题?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的创作一般都是有感而发,很少接受和参与命题创作。在我动手开始做的那一刻,基本上都已经在脑子里构思好了,比如我想表达什么以及如何表达。大多数时候都是表达手段与表达主题同时出现在我的脑子里。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有些作品甚至会持续几年,反复的推敲。它一直在我的脑海里,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调取出来,在脑子里琢磨、完善我的作品。也有先做出来,再去不断调整的作品。比如我的《“龙”系列》,就是先有一个形象,再围绕这个形象不断地去生发新的想法,这个系列已经持续了16年以上。现在《“龙”系列》已经成为一件作品,虽然它包含了这么多的系列。《镜像》既是一件独立的作品,也是《“龙”系列》的组成部分。

我认为创作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非常多,最重要的是要有系统化的意识。我们大多数人的创作,只考虑从构思到制作、顶多到传播这几个环节,其实创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受众的参与以及可持续性的问题。其中传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果你的作品不能抵达受众,等于白做。所以说,我们的创作,其实是在构建一个系统,系统化思维非常重要。

采访/整理:高梦哲

时间:2022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