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了,防疫“新十条”的发布,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将回归正常。
防疫“新十条”出炉
12月7日同一天,两则重磅消息冲上热搜。
当天下午,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进一步优化防疫新十条”。
稍晚,中国铁路发出消息:即日起,乘火车不再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进返京人员不再查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
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连续出炉的新政策,让这个冬天重回3年前的景象。
在防疫“新十条”中,国家对未来防疫政策指明了方向:
一. 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
也就是说,以后无论你家小区出现再多病例,只要没有牵扯到你,生活就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该吃吃该喝喝,社区和街道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
二. 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
除了要去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等特殊场所外,乘公共交通、商场、饭店等不再需要核酸检测,曾经冒着风雪排队做核酸的记忆将永远成为历史,可以好好居家过个暖冬了。
最值得关注的是,跨地区流动人员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
这意味着无论你从何处来,又去往何处,都将一视同仁,不会担心再被强制隔离。
山东是全国首个取消强制性“落地检”省份,宣布从12月5日起取消交通场站、港口码头、高速卡口等场所强制“落地检”要求,杭州取消了入杭报备等。
这一项的规定意义重大,恢复跨地区人员流动,既有利于物流业的复苏与跨地区商业活动的重新活跃,也有利于促进经济恢复。
三. 优化调整隔离方式
这是“新十条”中极受关注的一条,规定对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
曾经“不怕感染怕隔离”是很多人的内心真实想法,这一条出台后,不用再担心夜半敲门拉到方舱去了,这是基于对奥密克戎致病力减弱的科学判断,集中隔离不再有意义。
四.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
五.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
六.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七.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
八.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
九.强化涉疫安全保障
十.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这意味着学生们的网课时代将要结束,他们将会重返阔别已久的校园,回到有老师、同学和讲台的课堂。
总而言之,防疫“新十条”是基于当前病毒特点,结合防疫经验,对此前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条措施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防疫“新十条”不仅会对经济注入活力,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将逐步恢复。年底时期,已经有人开始盘算着用掉年假,来一次2022年的最后一次旅行了。
你做好准备了吗
防疫“新十条”和铁路停止查验核酸的消息发出后,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机票搜索量暴涨。
据携程平台数据,机票瞬时搜索量猛增160%,其中,春节前夕(腊月二十五-除夕)的机票搜索量暴涨至三年以来最高点。
正值冬季,温暖的三亚住宿预订量迎来显著上涨。元旦、春节等热门日期,住宿预订量增长近300%,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三亚入港机票订单量也较前日环比增长340%。
很显然,防疫“新十条”优化调整后,将会对旅游出行市场形成积极影响。
“新十条”的“松动”迹象明确,核酸检测和健康码即将退出抗疫“C位”,有人欢呼雀跃,但也有人忧虑重重。
三年来,很多人曾不止一次地期待放开,但等到真的渐渐松绑后,大家的想法却是:
放开了,万一传染给家里的老人怎么办?过年年轻人该不该回家?
放开了,小孩子得了怎么办?到底有没有后遗症?要不要去学校上课?
放开了,大家都不敢出来消费怎么办?员工感染了怎么办?
原本设想的普天同庆没有来,曾经大声嚷嚷要效仿西方躺平的人骤然息声,反倒身边和网上全是充满忧虑的疑问。
这就说明,放开以后,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一波全国冲击,民众并没有做好准备。
在前路迷茫中,大家只能力求自保,囤药大潮在民间兴起。
药店排起了长队,有人一次性购入了1500元感冒药,社交媒体上,五花八门的“囤药指南”、“囤药清单”四处流传。
根据京东健康数据显示,感冒用药、退烧、止咳类药物近7天的成交额环比10月增长了18倍,其中,连花清瘟搜索量同比增长2000倍,这囤的已经不仅仅是药物了,更是安全感。
“新十条”公布之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成为抗疫新阶段里,群众主要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开心于封控不再有,可以走出去谋生,另一方面,又担心老人孩子和医疗挤兑。
从2020年武汉疫情产生的生与死咫尺之隔的恐慌,到3年间对封控的焦虑,再到如今“新十条”后,缺乏对病毒客观认识的人、家里有老弱群体的人、身体免疫力低下的人,对未来充满了不安全感,焦虑的情绪层层传递。
面对百姓的恐慌,国家从“二十条”到“新十条”进行了转变,将工作重点终于从“查核酸”转向“保护重点人群”。
“新十条”要求,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仍需要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这些场所中,包括老人、孩子、基础病等重点人群都占比极高,一旦出现感染,重症和死亡风险都大于普通人,他们出于基础病、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又无法安心接种新冠疫苗,风险更是大大提高。
截至202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67亿,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分析,中国需要做第三、第四针加强接种的人数大约有2.67亿人,有接种禁忌的人群占比不超过5%,即1335万人,老年群体应接种人员约为2.54亿人。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至少1剂次新冠疫苗接种率为89.6%,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为84.7%,加强免疫接种率67.3%。疫苗接种覆盖率虽有较大提高,但防疫政策松绑之后,仍需要提升。
2023年元旦和春运即将到来,跨地区流动人群不再需要落地检,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个月,我们不可避免的要面对一波大规模疫情的冲击。
对于个人而言,一方面要做好个人防护,另一方面,如果感染的话,居家隔离5-7天,配备相关药物,平常心对待,保持好心情,即可回归正常生活。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同样也是自己心态的第一责任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