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今冬以来最强寒潮来袭,广东地区即将开启“速冻”模式。寒潮的到来也催热了“暖经济”:“新国标”落地后,羽绒服更畅销,各类取暖小家电销量猛增,即使是新茶饮也来分一杯羹,纷纷推出热饮产品,势要占领人们掌心“冬天第一杯奶茶”的位置。

“新国标”落地

羽绒服迎来销售旺季

气温不断走低,消费者闻“风”而动。京东新百货数据显示,广州市户外运动羽绒服成交额同比增长近4倍,儿童羽绒服成交额同比增长200%。线下的销售情况同样火热。天河一服装店的售货员告诉记者:近一周选购羽绒服的客户明显增多。

在天河区一大型商场内,记者随机挑选查看多个品牌的羽绒服发现,大部分已经按照新国标规定标明了绒子含量,但也有小部分商品仅标注了含绒量。据了解,后者为去年库存,今年新到货的羽绒服均严格按照新标准执行。但消费者在挑选时,主要关注的还是衣服款式和羽绒种类,对于绒子含量的关注较少。

2022年4月1日,最新修订版《羽绒服装》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此次修订将原标准中“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羽绒种类标注只分鸭绒和鹅绒,不分灰绒和白绒,此外,还规定了绒子含量不低于50%的服装成品,才会被称之为羽绒服。

业内专家介绍,新国标用“绒子含量”代替“含绒量”,对羽绒服的保暖性能判断更加精准,避免了厂家拿羽绒废料以次充好,误导消费者。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评价称:“新国标能改善、解决羽绒服常出现的钻毛问题。”

一件羽绒服动则上千元的羽绒服价值不菲,填充物质量涉及羽绒服保暖性尤为重要,商家对新国标的严格执行将有力地保障消费者权益。

低温突击取暖小家电走俏

寒潮也带动了水暖毯、踢脚线取暖器、地暖垫等多种家用取暖设备的销量。“取暖设备的销量增长明显,其中充电式暖手宝和宠物保温垫的销量增长更为显著。”某电商平台的一名取暖设备网店店主表示。取暖小家电正在成为全国多地市民的“抗寒神器”。

美团数据显示,11月27日至11月29日,全国各省市的取暖小家电商品订单量大幅上涨25%,电热毯环比增长了27%,暖风机环比增长了22%,“小太阳”取暖器环比增长了27%,电热暖手宝环比增长了19%。

今年以来,踢脚线取暖器市场增速明显。其中6月销售额达到169.09万元,同比增长30%;7月销售额为80.8万元,同比增长31.6%。

不过,从消费者反馈来看,目前的电暖器本身,也存在一定问题,如要想实现满屋温暖,则会引发耗电多、成本高等问题。此外,电暖器占据空间较大,存在不安全因素。

市场监管总局于2022年3月发布的《2021年电暖器具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通报》结果显示,共抽查了368家企业生产的371批次电暖器具产品,涉及电热毯、室内加热器、电热暖手器等3种产品,其中10批次产品涉嫌假冒、无证无照生产;共对366家企业生产的369批次产品进行了检验,发现112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30.4%,其中电热毯抽查不合格率为7.3%,室内加热器抽查不合格率为15.6%,电热暖手器抽查不合格率为65.1%。

对于目前这种情况,家电行业观察人士梁振鹏认为,目前取暖电器只是家电企业很小的细分产品,是其多元化业务的补充。未来家电企业可以在这类设备的品质、性能、美观程度、造型、工艺等方面下功夫,还可以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

捕捉消费新趋势

冬季热饮上新

广州珠江新城一家奶茶店近日的生意十分火爆,顾客在线上小程序下单后,掐着点到店取餐。寒风凛冽,下午茶时间来一杯热饮,既能暖和身体,又能舒缓工作压力,既暖胃又暖心。热饮已经成为了冬季消费的刚需。

“两款热销饮品上线3天后销量即突破50万杯,部分门店单日就可售出超1000杯。”喜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据观察,在喜茶的菜单中,专门设置了“热饮推荐”方便消费者选择,并推出了相应的优惠活动,一些明星饮品标注了“可做热饮”等标识。

多家新茶饮品牌已经上线热饮产品布局秋冬市场。在商场里可以看到,茶饮店已将主推产品切换到“热饮系列”,海报上纷纷打出“热饮”“暖心”字样。除了喜茶,奈雪的茶和七分甜等品牌也围绕热饮产品做出联名、热饮折券包等玩法。品牌还在产品中加入秋冬应季的桂花、芋泥、栗子等元素,此举进一步刺激着新品销量持续走高。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天气转凉以及养生等概念的传播,热饮需求明显上升,且各品牌都推出了产品口味更加丰富的产品,使得茶饮市场的产品同质化有所缓解,产品结构更加平衡,种类更加完善丰富。而对于品牌而言,也大大考验了其研发和创新能力。

热饮不能仅仅是将原来的产品“热一下”,高温会放大果酸值,从而影响口感。因此,在制作热水果茶时,品牌需要进一步改良原有的主打产品。

在新茶饮市场“内卷”的当下,品牌要想保住市场份额必须破局同质化,进行差异化布局,冬季热饮上新,各家争奇斗艳仅是市场现状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南方日报记者黄晓韵姚翀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