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学良

打地螺,实质上就是抽陀螺,家乡话把陀螺叫“地螺”,打地螺就是抽陀螺,只是抽陀螺是书面官方叫法,而打地螺是家乡通俗叫法,网友们,你们家乡把抽陀螺叫什么?

抽陀螺,60、70后的人经常玩、非常熟悉的,但对于90后、00后的人来说,可能就不太熟悉了,如果不知道这个游戏是怎么回事的话,大家可以早上去公园,看到一些老大爷,抡起胳膊,挥动鞭子,啪啪作响,将地上的陀螺抽得飞快旋转,这就是抽陀螺。

现在的地螺(陀螺)都是现成的,商店、网上到处有卖,而在过去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玩陀螺不可能去花钱买,都是自己动手制作。

地螺呈圆锥形,上部浑圆、中部扁圆、底部尖细。那时的地螺都是木头的,制作地螺一般就地取材,用的是乡村常见果树的树干,如桃树、梨树、桑树、香椿树等,当然,要论材质最好,还得数山上的油茶树,油茶木制作的地螺,质地硬,是地螺中的精品。

制作地螺,是一刀一刀地削出来的,小编记得小时候5、6岁的样子就开始玩地螺了,那时小,自己还做不好地螺,央求父亲用刀削一个,削好后,有条件的还在地螺底端钉一颗钢珠子,增加摩擦力。新削好的地螺还需放在水中浸泡一下,防止开裂。

打地螺,除了地螺外,还需要抽动的鞭子,鞭子由鞭杆和鞭条组成,鞭杆随便找一个三四十公分的小木棍即可,然后在底端系上鞭条,与鞭杆的随便相比,鞭条却有讲究,要求柔软,布条、麻绳、细线等均可,但最好的是二种材料,一是棕叶,二是棉秆上的皮,这两种做鞭条,除柔软外,还有韧性,并且,抽动起来,啪啪作响,很爽的感觉。

打地螺,方法简单易会,就是用鞭子抽打,地螺就不停地旋转。虽说简单易会,但也分为打地螺的高手和菜鸟,而且高手过招,全在细节,体现水平高低,全在于“发地螺”环节。“发地螺”,就是要把静止的地螺先初步旋转起来,一般的方法是,用鞭子缠绕住地螺,让地螺先旋转,然后抽打。但高手就是与众不同,一个是直接用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地螺,直接在地上旋转起来,另一个是,地螺先置放于地面上,然后用鞭子慢慢抽打,把地螺从横躺在地到站立、再到旋转,这是需要练就一手好功夫,能做到这点,方可称为打地螺的高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还是农村生产队时期,虽说物质生活贫穷,但精神上还是比较富足,主要是人多热闹,每个村庄满院子都是人,这与当下寂静萧条的农村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每到空闲时间,甚至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生产队里一大帮男孩子们,拿出地螺,选一块硬地(一般选择在生产队的晒谷坪),热火朝天打起地螺来,那挥动鞭子声、抽动地螺声、地螺钻地的“丝丝”声以及儿童们欢呼声,声声入耳,像是奏起了一首欢快的交响乐曲。

大家在一起玩游戏当然要增加点料,定个胜负、比个高低。打地螺活动,也经常比赛分输赢,主要是两种方式。一是比旋转时间长,十几个地螺,各自抽打旋转起来,随着一声“停”,大家停止抽打,任凭地螺自行旋转,那时没有手表、计时器什么的,谁的地螺先停止下来,谁就先输,谁的地螺坚持到最后才停止转动,就是胜利者,先输的垂头丧气,胜利的得意洋洋。

另一种比赛方式是地螺“打架”。就是地螺之间,互相碰撞,撞倒在地或冲撞到一边的就算输,两只地螺,在孩童的抽打下,互相撞击,这种比赛方式,当然是地螺越大越好,在绝对力量面前,也基本上没有什么技巧可言。通过比赛,直到分出最后的胜利者,被大家公认为地螺王,这时,地螺主人特有成就感,像是一个得胜的大将军一样,威风,倍有面子。

打地螺,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孩童风靡一时的游戏活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多年传承的游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像打地螺,过去是孩子们玩的,如果那时,哪个成年人或者老大爷玩打地螺,人家不骂他是神经病才怪。而现在,孩子们基本上不玩这个游戏了,打地螺的又变成了老大爷,你看那公园,早上总有一群老大爷挥动鞭子打地螺。说明五、六、七十年代那批玩打地螺的人,已从天真浪漫的儿童少年,变成了白发鹤颜的老年,虽然岁月回不到过去,然而在打地螺声中,再次品味到童年的纯真和快乐,在游戏中再回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