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深冬时节,贺州学院校园少了些许热闹,增添了几分宁静。而位于校园一角的贺州学院消防救援站训练场上却喊声阵阵、热火朝天。12名满腔热血的队员正在历练本领,眼里透出刚毅果敢。

作为广西第一所高校消防站,贺州学院消防救援站2021年12月投入使用,至今即将满一周年。近一年来,贺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与贺州学院结对共建,聚焦高校消防安全综合能力建设,在人才培养、消防安全和平台建设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有力地推动了消防安全能力建设向高校领域延伸,开创了全区高校消防救援工作的先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州学院消防救援站组织学院食堂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贺州消防供图

筑牢消防安全防火墙

“叮叮叮……”11月8日下午,随着急促的消防警铃声响起,北苑1栋公寓楼内的学生们在宿管员的组织下迅速捂住口鼻、弯腰低姿下楼,从疏散出口逃生,全程井然有序……这是贺州学院消防救援站与贺州学院保卫处、学工处联合开展的学生宿舍消防疏散演练活动。开展学生宿舍消防疏散演练活动,是贺州学院消防救援站提升全校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共创安全文明校园的一个缩影。

“我们发挥消防救援队伍在人员、装备、技术等方面的专长,与学校在应急联动、消防科普、卫生健康、场馆共享等方面交流合作,相互支持,增进情谊,共同筑牢消防安全防火墙。”贺州学院消防救援站站长王纯邦介绍,近一年来,贺州学院消防救援站紧紧围绕防、灭两大主责主业,全面贯彻“防消一体化”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把小型消防站与校园军训、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相结合,定期对学生开展消防知识培训与演练,切实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学院基础教育体系,增强学校师生自防自救意识。

“在这里上班有一种上大学的感觉。”贺州学院消防救援站消防救援人员龚烨鑫坦言,入站近一年,这里的消防救援人员快成了一名“贺院人”。得益于消防救援站与学院的结对共建,消防救援人员为了丰富文化生活和提高技能,可以到图书馆看书、借书,还可以使用学院游泳池和康复理疗场所。学院师生们平时遇到困难,也会向消防救援站求助。灭火、抓蛇、取戒指、开锁……近一年来,消防救援人员用速度和温暖守护着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展体能训练。贺州消防供图

实现资源优势融合互补

消防救援队伍全面进入“火焰蓝”新时代,任务范围也升级为“全灾种、大应急”。消防救援队伍不再只是和火灾打交道,消防救援人员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磨练脑力,要求实力与智慧并存。

抓人才,就是抓战斗力。这一点,贺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有着清醒的认识。贺州市消防救援支队通过与贺州学院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双方互聘兼职老师,在防灾减灾等领域合作开展应用型研究。

近一年来,贺州学院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立足实际充分挖掘合作潜力,与贺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深度交流研讨消防救援专项课题攻关,深入开展消防通信、消防宣传、人才培养、运动训练技术等方面的专项合作,推动资源优势融合互补。今年,贺州学院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5名学子加入到消防救援队伍的行列,壮大了贺州市消防救援队伍。

有效缓解辖区防火压力

贺州学院消防救援站地处城郊结合处,精准辐射周边商圈、居民住宅小区和重点场所单位,填补城乡区域专业消防救援队伍布点空白。2022年10月13日晚上22时许,贺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芳林村四组125号一停放车库内的轿车发生火灾,请求救援。贺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立即调派贺州学院小型站、大钟山特勤站2个灭火编队赶赴现场救援。出警的消防救援人员龚烨鑫介绍,现场为自建房车棚内的一辆新能源汽车起火,经过消防救援人员的紧张扑救,火灾很快被完全扑灭。“从出警到灭火,用时不到40分钟。”龚烨鑫说,小型消防救援站在火灾扑救方面具备“快、准、灵”的独特优势,有效发挥“灭小、灭早、灭初期”的救援作用。

近一年来,贺州学院消防救援站结合“十四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和建设需求,按照“普通站+小型站”的队站布点模式,落实“有人员、有器材、有战斗力”的消防要求,进一步提高辖区火灾防控能力。

截至日前,贺州学院消防救援站共走访宣传乡村53个,入户家庭2000余户,帮助个人门店、家庭查改火灾隐患500余处,张贴消防海报、通告8000余张,发放宣传单10000余份,把消防安全知识传递到每个神经末梢,打通火灾防控“最后一公里”。(朱纪富 李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