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奇洪/文 湖州作为《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确定的专业性全球城市,以建设“长三角中心花园和绿色发展引领区、美丽繁华新江南、湖光山色生态城、创新共享新经济、绿色智造科学城”为目标,通过“重点拉长文化交流功能长板,高水平建设六大城市(绿色智造城市、生态样板城市、滨湖旅游城市、现代智慧城市、枢纽门户城市和美丽宜居城市)”,“承办更多国际会议、赛事与文化活动,提升文化旅游国际知名度”。

近年来,湖州充分利用优越的交通区位和特有的山水资源,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道路;随着多条高速铁路的建成通车,浙江北部枢纽门户城市也日益成形。湖州要高水平建设“六大城市”,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需要智慧架起一座从现实通往理想的桥梁。

优越的区位与优美的环境

湖州辖两区(吴兴、南浔)三县(长兴、德清、安吉),面积5820平方公里,位于太湖南岸,处于上海、杭州、南京“大三角”的中部。

古时,太湖平原六府(苏常松杭嘉湖)唯独湖州最靠近太湖,故用“湖州”命名。江南运河苏州吴江平望——杭州段,分为平望——王江泾——嘉兴——塘栖航道(东航道)、平望——盛泽——乌镇——塘栖航道(中航道)、平望——震泽——南浔——吴兴——武林门(西航道)三个航道,湖州处于西航道90度直角转弯处,往东过吴江平望继续沿着江南运河北上可达苏州,往东过吴江平望转入太浦河(太湖——黄浦江)可达上海,沿着江南运河西航道往南可达杭州,北上进太湖达无锡,再沿锡澄运河入长江;对湖州入太湖的苕溪进行溯源,可达天目山深处,砂石、竹木、山货等资源可顺流而下,进入上海、苏州等城市;缺乏长江深水码头的湖州港,货物吞吐量一直位居中国内河港前列,2021年湖州港货物吞吐量为13107.7万吨、集装箱吞吐量61.3万标箱。

陆上交通方面,随着沪苏湖高速铁路通车,湖州将成为上海大都市圈西部最大的陆上交通枢纽和浙江主要的北向江苏、安徽、河南门户,湖州一个小时高铁车程覆盖了长三角核心区主要城市;另外,东西向高速公路G50(上海——重庆)与南北向高速公路G25(长春——深圳)在湖州交汇。对浙江、对上海大都市圈而言,湖州已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枢纽门户城市。

图1:湖州“十字形”高铁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湖州内河航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州西倚天目山、北接太湖,以南北向国道G104、G25、宁杭高速铁路为界,东为平原水乡、西为山地丘陵,>1500米的垂直高差形成了湖州不同于上海大都市圈其他城市的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地貌类型。

安吉位于湖州西部,作为天目山重要组成部分,有78座千米以上山峰,其中,龙王山海拔1587.4米,为上海大都市圈最高峰,江南有山就有竹和树,连同德清同属于天目山脉的莫干山,构成了上海大都市圈最大的山地森林和竹林;长兴、安吉、德清丘陵地带层层叠叠呈立体式分布的茶树,不仅构成了最富江南诗意的“绿”,而且成就了长兴紫笋、安吉白茶、德清莫干黄芽等茶叶品种;64公里长的太湖岸边,用了两千年时间打磨出来的溇港水乡,横塘纵溇,平均海拔≤5米,实现了治水与治田的结合,溇港不仅是一项古老的水利灌溉工程,而且再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耕文化;南浔区和孚(荻港)、双林、菱湖、善琏等镇和德清县新市、新安等镇的桑基鱼塘,构成了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田园景色,钱山漾出土了四千年前的丝织物佐证了中国是世界丝绸故乡,莫干山下的山前湿地下渚湖湿地以及上古防风氏遗存展示了湖州先民治水历史。山、水、林、田、湖、草,多样的生态群落,构成了湖州与众不同的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千百年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融,不仅美丽了一方,而且富裕了一方,这为湖州打造“长三角中心花园”和“湖光山色生态城”创造了物质基础。

优美的环境与特有的文化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在《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中指出:“湖州是整个长江中下游的缩影”。这不仅指湖州的地形地貌,更是指湖州的区域文化和物产资源。江南,自宋以来,不单单是区域概念,还是文化符号,代表着美丽繁华和人才辈出,是人杰地灵的同义表达。

江南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利于植物生长。湖州地势西高东低,海拔落差大,更加体现植物生长小环境多样性,也因此成为浙江乃至全国重要粮食、蚕茧、淡水鱼、毛竹主要生产基地。湖州之美,既有江南水乡人文之美,又有崇山峻岭俊秀之美,因而湖州从属江南,但胜似江南。与上海大都市圈上海、苏州、无锡、嘉兴等城市不同,湖州的春天不在圈起来的公园、园林和山庄,而在广袤的丘陵、田间,梅花、樱花、桃花、梨花、油菜花等数不清的花与丘陵上的茶园构成了湖州的花花绿绿;夏季,莫干山的避暑早已闻名遐迩,安吉的大竹海似乎更胜一筹,但南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湖风习习,也是惬意无比;秋天,江南水乡稻田画就是大地为画板的艺术创作,长兴银杏叶已成金黄,太湖边的芦花在秋风瑟瑟吹动,湖州的秋景怎不令人动容;冬天,虽说阴冷的江南不太好过,但安吉西部山区千米以上的山岭绝对是赏雪的最佳去处,而且还是上海大都市圈唯一的滑雪运动场。稍加修饰,全域旅游由县区为单位,扩展到全市,湖州自然为花园城市,是真正的上海大都市圈的“大花园”。

江南是一种地域文化符号,湖州以其丰富的江南元素和公认的“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确定为江南中的江南,文化是由人来创造,因此,判断一个地方的文化知名度,还在于这个地方有没有盛产影响全国的开宗立派大师、科学巨匠和影响历史进程的政治人物。湖州人口不多,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为3367579人,在浙江省仅高于南部山区城市丽水、衢州和海岛城市舟山,但湖州人才辈出,在近代达到巅峰。

湖州,上古时期为防风氏部落,今德清武康有防风氏部落遗存;禹灭防风部落,归属九州之一扬州;商末——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湖州先为勾吴(吴国),越胜吴属越国,楚并越归楚,后为楚春申君黄歇封地,置菰城县,湖州因此也有“菰城”别称;秦汉时期,秦设乌程县,归属会稽郡,汉为吴王刘濞领地,七国叛乱平定归汉;三国东吴时期,置吴兴郡,自此湖州为郡、路、府、州治所,成为江南“三吴”之一;南北朝时期,湖州走出了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隋仁寿二年(602年),环太湖各州,湖州因最靠近太湖而得名;唐中期,湖州诗人孟郊一首五言诗《游子吟》唱出了母子至深情怀,书法大家、湖州刺史颜真卿与“茶圣”陆羽邂逅于湖州,陆羽完成了旷世名作《茶经》;宋初,理学大家胡瑗在湖州开创“湖学”,终老且葬于湖州,自此,湖州更是成了崇文重教之地;宋末元初,湖州走出了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列的“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明清,湖州以丝、茶、笔为特产,南浔、双林、菱湖、善琏、荻港、新市、练市等镇为江南工商重镇,民间流传“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

近现代湖州,随着大航海时代到来,蚕丝极品“缉里丝”畅销天下,并推进了以南浔丝商为代表的湖州商人崛起,南浔以“四象、八牛、七十二狗”为代表的丝商群体,在与海外商人交往过程中,打开了眼界,西学东渐,湖州也率先开始了社会转型道路。湖州家境富裕子女,一部分人走上了“文化救国”、“科学救国”道路,既涌现出俞樾、钱玄同、俞平伯等国学大师,也涌现出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卢良恕等科学巨匠。

湖笔,文房四宝之首,因湖州善琏出湖笔,湖州与书画有了渊源,有“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说法。三国孙吴时期,湖州曹不兴与东晋顾恺之、南朝刘宋陆探微、南朝萧梁张僧繇并称“六朝四大家”,被称为“佛画之祖”。唐中期,湖州刺史颜真卿留下了书法佳作《江外帖》(《湖州帖》);宋末元初,湖州走出的赵孟頫,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其书画作品和书画理论对中国后世书画产生了巨大影响。近代,湖州走出了文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俞樾,带出了高徒章太炎、吴昌硕等大师;吴昌硕在绘画、书法、篆刻等方面堪称旗帜性人物,齐白石、潘天寿、沙孟海等均得其指导、传授。

经济基础与城市现状

历史上的湖州辉煌过,现在的湖州,无论经济还是人口,在浙江、上海大都市圈均居末尾。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湖州常住人口占浙江总人口比重5.22%,但2021年湖州地区生产总值占浙江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为4.96%,低于人口比重0.26个百分点。在浙江省11个地级以上城市和上海大都市圈9个地级以上城市中,2021年,湖州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均为第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州物产丰富,手工业发达,著名的手工产品有双林的绫娟、善琏的毛笔、长兴的紫砂壶、安吉的竹扇、湖州羽毛扇等,这些利用丰富物产资源传承下来的手工业成为了湖州特色产业。湖州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局限于长兴在矿灯照明铅酸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低速铅酸动力电池、南浔木地板、德清装饰板材、安吉竹木家具以及织里化纤和纺织服装(童装)等,基本属于传统产业。与浙江和上海大都市圈其他城市相比,湖州传统产业比重过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

湖州车牌英文字母排序为“E”,不经意间,有人会拿江苏车牌英文字母排序为“E”城市比较,尽管两城是邻居,但“浙E”湖州与“苏E”苏州相比,差距太大。古时,湖州、苏州均属“三吴”范畴,且都是环绕太湖城市,但现时湖州缺乏存在感,也是浙江诸市中最不“浙江”的城市,因为百姓安逸、少拼。湖州处于宁杭之间,许多外地人去过和知晓南浔、安吉、长兴、莫干山(德清),但不一定去过和知晓湖州主城区——吴兴。另外,湖州以太湖命名,但太湖不属于湖州,因为20世纪50年代苏浙界定省界,江苏把嵊泗划给浙江,浙江把太湖水域划给江苏,太湖岸线往太湖里50米即苏浙界线,用现在眼光衡量,浙江赚大了,属于嵊泗的洋山岛租赁给上海建洋山港,每年收到的租金就是巨款,而太湖不属湖州,也成了湖州的“痛”。湖州城市弱小,还在于湖州主城区的产业空心化所导致的地标性产业和地标性企业的缺少;湖州主城区对下辖区域不是“小马拉大车”问题,而是除了行政外,根本就没有“拉”的手段和工具。如何缩小现实与理想差距,是湖州发展的主题。

目标与策略

湖州要达成“长三角中心花园和绿色发展引领区、美丽繁华新江南、湖光山色生态城、创新共享新经济、绿色智造科学城”的目标,涵盖了生态、经济、科技、交通、文化、体育、社会等多个维度,不可谓不“宏伟”,这需要超凡的智慧。

第一,随着沪苏湖高速铁路开通,湖州枢纽门户城市自然形成,湖州要以打造沪宁杭“一小时经济圈”为目标,围绕高铁经济做大湖州城区经济;长兴撤县改区,湖州往长兴发展,引进高水平科教机构和创新创业人才,重点发展高铁经济和滨湖经济,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建立沪宁杭离岸型孵化器、专业产业园。

第二,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模式推至整个湖州,把湖州不一样的山、水、林、草、田、湖等生态资源要素化、产业化,针对不同自然区域,通过案例创新、示范推广,把湖州真正打造成“生态样板城市”、“花园城市”。

第三,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方面大力培育和引进环境友好型新兴产业,如服装设计、家具设计、总部经济、大数据等,另一方面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如动力电池闭环无害化处理、装饰板材绿色化、电气装备制造高端化等。

第四,以湖州全域为范围,把湖州打造成为上海大都市圈户外体育运动城市。一方面,利用安吉山地资源,把安吉打造成为长三角国际冰雪运动基地,另一方面,利用好太湖大水面资源,可以与苏州联合,打造长三角国际水上运动基地。

第五,利用湖州历史名人资源,通过各种光声电高科技手段,把文化界、科技界、政界等历史名人资源挖掘起来,通过历史名人扩大湖州国际影响力。

(作者为河海大学区域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智库首席专家)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