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阆中市坚持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出了丘陵地区“技术精准化、建管专业化、投入多元化”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模式,走出了一条投入少、见效快、绩效优的特色之路。截至2020年,全市共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终端设施1500 余座,行政村覆盖率达90%,农户受益率70%以上。

1

突出“三结合”,实现治理技术精准化

针对丘陵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分散、水质水量波动性大的特点,因地制宜选择技术模式,科学确定处理工艺,精准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一是突出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对地形地貌复杂、距离城镇较远的单家独户,考虑污水量较少,把生活污水治理与“改厨改厕”紧密结合,采用“沼气池+储液池+农田利用”或者“化粪池+人工湿地+生态塘”的工艺,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推进,完成污水治理 3.6万户。二是突出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按照“宜集则集、宜分则分”的原则,对人口较大的聚居区,采用“化粪池+A2O+人工湿地”工艺,建成集中处理设施 80座,惠及 1.86万户;对人口相对较少、分散居住的聚居院落,采用“沼气预处理+厌氧池+接触氧化生物反应器”工艺,完成污水治理 4200 户。三是突出就地处理与就近纳管处理相结合。针对场镇周边农户,采取就地修建化粪池进行预处理,再通过延伸配套收集管网,就近接入乡镇污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完成污水治理1600 户。

2

强化“三统筹”,实现建设管理专业化

按照“梯次推进、效果长远”的治理思路,全面统筹规划,不断完善管护机制,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一是统筹规划与建设。全面摸清全市农村生活污水产生总量、黑灰水比例构成、村庄污水排放情况、水体污染等现状。分析周边环境,特别是水生态环境容量,科学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聚焦重点流域,分年度、分批次、分区域建设实施,确保应治尽治、梯次推进。二是统筹供水与排水。组建成立市属国有村镇供排水公司,把农村供水与排水职责统一集合到村镇供排水公司,实行水费和污水治理费统筹收取,将供水的部分盈利弥补污水治理亏损,解决污水设施运行长期靠财政、经费无保障的难题。三是统筹运营和监管。将乡镇污水处理站管理权限统一转交村镇供排水公司,实行企业化运行、专业化管理,并投资 380 万元建立污水处理站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保监管信息平台,实行远程监控、“一张图”管理,通过网络技术升级改造,逐步实现智能化监管。

3

注重“三坚持”,实现资金投入多元化

为了有效解决资金难题,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阆中市多措并举、全力以赴保障资金投入。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主体责任,采用国有公司融资、向上项目争取、本级财政预算、污水排放收费等多种方式,近三年筹集资金3亿余元,并把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水务、住建等部门的项目统筹打捆实施,“握紧拳头”合力治理,有效防止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二是坚持群众参与。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强化农民主体作用,对“改厕改厨”和生活污水处理一并建设的,每户财政奖补0.3万元,农民投工及提供部分建材折资 0.3 万,实行“自建自管自用”。三是坚持绿色发展。除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上实现资源化利用和农业用水资源良性循环外,在处理设施上,坚持在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太阳能微动力或者光电一体化设备,既可以极大降低电力运行成本,还可以向电网输送富余电量,弥补运营资金不足的问题。

4

严格监督管理

一是市级相关部门对运维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发挥“三个作用”,加大巡查和处罚力度,确保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达到处理效果。二是属地政府的监督管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量大面宽,属地政府要主动承担监督报告职责。三是引导村民参与监督管理,在污水处理设施上设立公示牌,标注管理责任人及监督举报电话,村民可随时随地对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举报,有效提升污水常态化运营效果。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