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势力,在我国古代扮演了巨大的角色。甚至在我国古代,长期以来存在“皇权不下县”的现象:即由于行政水平和行政成本制约,古代王朝在县级以下的治理,完全依靠乡下的宗族来治理。而宗族也往往成为王朝稳定的重要因素。毕竟,朝廷维护各地宗族的利益,而各地宗族也要支持朝廷,形成互惠互利。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宗族往往是自己的基本盘。

而在晚清时期,太平天国高层的权力分配,也是基于宗族问题,形成了太平天国的各大山头,并一度出现了各大山头并存的权力结构。

其中,杨秀清的山头比较特殊。

1、人的重要性

不论是在古代“搞大业”还是在当代办企业,信得过且能办事儿的人,都是实现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害的岗位,往往掌握较为要害的权力,这往往需要绝对可靠的人来把持。所以,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存在很多创业者,选择提携自己家族的人来办事儿。

比如西汉的刘邦,为了保证刘家江山稳定而册封刘家子弟当诸侯王。刘邦的二哥刘仲是个没什么见识的庄稼汉,就因为是刘邦的二哥,所以被刘邦册封为代王。其实刘邦未必不知道刘仲只适合种地,不适合当诸侯王,但是,对于刘邦来说,如此庞大的江山,总不能找外人帮着看守吧?

这种思路在我国延绵数千年。甚至到了明朝,朱元璋为了防止朱家丢失江山,还宣布:朱家的子孙全部封王,而且永不降爵。

2、杨家集团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东王杨秀清虽然在名义上,地位仅次于天王洪秀全,但是杨秀清很清楚,自己在太平天国的根基并不牢固:不论是韦昌辉还是石达开,背后都有强大的宗族势力。这意味着,韦昌辉、石达开可以安插自家子弟掌握太平天国的重要岗位。反倒是杨秀清,因为孤身一人、孑然一身,虽然贵为东王,但权势很不牢固,甚至存在被架空的危险——毕竟,权力也需要有人去进行执行。如果执行者都不服从掌权者,那么,掌权者的掌权,其实也只是形式主义——比如东晋时期,东晋的各大要害岗位掌握在世家门阀手里,这导致东晋皇帝的旨意能否落实,往往要看世家大族们的心情、态度。

面对这个尴尬,杨秀清想出了一个绝招:那就是,自己没有族兄弟不要紧,但是,只要符合这三个条件,就可以被自己拉拢,形成自己事实上的权力集团。而这三个条件就是:

第一,需要姓杨。杨秀清想搞一个杨家集团,所以不能什么人都收,否则容易引起定位混乱;

第二,需要有一定的才干。毕竟,杨秀清需要把自己获得的权力,分配给这些人。如果没啥本事,自己岂不是把权力错付他人?因此才干很重要。

第三,忠诚。光姓杨、有才干,但如果对自己不忠诚,也是不能拉拢其参加杨家山头的。毕竟,如果对自己不忠诚,那么,自己把获得的权力错付给这样的人,这不等于给自己挖坑?

其实,前两者还好衡量,唯独第三个条件,有些似是而非:毕竟,一个人是否忠诚,很难在短期内通过外部观测了解到。

在杨秀清的寻觅下,没多久,杨秀清就找到了七个符合条件的人。杨秀清为了向其他山头宣示主权,还专门将这七个兄弟进行改名:比如杨辅清、杨润清、杨雄清,都是这个背景下,改的名字,并成为太平天国东王集团的骨干成员,并占据着杨秀清族亲的生态位。

3.结局

天京之变后,东王集团被粉碎,而杨秀清的这些伪亲兄弟,也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路:

有人,继续坚持抗清运动,比如杨辅清;

有人,则死于天京之变,或者下落不明;

还有的,则投降了清朝,比如杨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