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诞生以来,有人质疑歼20的腹鳍设计。 F-22、苏57没有腹鳍,能证明美俄技术更先进吗? 那么,美国的C-17运输机有腹鳍,中国的运输机反而没有20。 这个怎么解释?

歼-20具有“落叶上升”的机动能力,可以在高速垂直上升的同时,以大攻角滚动。 这一举动冲击了无数航空迷,就连大洋彼岸的美国空军F-15飞行员也表示:“这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认为:“如果F-15也飞这么多,应该会失控跌落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比飞行表演视频,F-22即使有强大的发动机和矢量推力,但还没有达到j20的角度,难度大不相同。

歼-20之所以有如此强悍的飞行能力,不仅仅是因为它有先进的鸭翼边条升力体。 另外,强悍的飞控系统、鸭翼和侧杆中等后三角翼的组合等,精致的操控面很多,带来了耦合性强的漩涡增加效果。 此外,向外倾斜的双尾技术和两个大的【腹鳍】也很重要。

特别是腹鳍,对于不了解内情的人来说,也成为了怀疑歼-20隐藏能力的“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俄隐身飞机没有使用腹鳍,他们一定正确吗? 】在航空业和技术界,成见是人之常情。 中国歼-20之前的美国F-22、F-35和俄罗斯的苏-57战斗机都没有使用腹鳍。 必然有道理,但中国设计师大胆采用腹鳍也有充分的理由。

首先说腹鳍的基本功效,腹鳍是飞机中用于提高横向稳定性的部件,与飞机尾鳍一起作为飞机横向稳定性的支柱。 腹鳍在飞机上出现得早,范围广泛,特别是在战斗机中,歼-7、歼-8、歼-10、苏-27、F-16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歼20全动小垂尾小腹鳍,1 1大于2】可能不少人会问,明明有垂尾为什么需要腹鳍,用途不是一样的吗?

理由是多方面的。 理论上,如果尾鳍足够大,可以不需要腹鳍,但尾鳍太大、太重、难度大、变形大、刚度差,往往影响性能,11不一定是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腹鳍的存在也具有独特的优势,腹鳍位于飞机后机身下方,飞机在正常飞行或大迎角飞行中完全不受影响,但垂尾在大迎角飞行中经常会出现机体遮挡、操纵效率低下的问题,但腹鳍从来没有受到过这样的干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相对尺寸来看,21米长的歼-20安装了小尺寸的全动垂尾和更迷你的腹鳍。 这是非常精明的选择。

全动垂尾尺寸小重量轻,既能降低结构的重量和阻力,又能提供更大的操纵效力,配合腹鳍获得更好的高速稳定性。 歼8的最大速度相对于歼-7超过了0.2马赫,主要原因是增加了腹鳍面积和垂尾面积。

【歼20电传操纵,原本避免战斗机失控】历史上歼-7和歼-8以最大飞行速度飞行,发生过多次惨痛的事故。 主要原因还是飞行员对飞机性能不够了解,尤其是对飞机尾鳍和腹鳍作用的上限很少注意。 初学者加满油门加快速度,最终超过安全限制进入失控状态机致人死亡。 这也是很多人很少关注的一点。 大多数战斗机推力能提供的最大速度超过了飞机尾鳍/腹鳍系统提供的稳定性限速。

歼-10一代战斗机采用了全新的设计思路,电传飞行控制系统严格控制飞机的一举一动,确保飞机不超出安全范围,最大速度、高度、最大攻角等受到严格监测。 这也关系到飞行技术的提高和福利。

歼-20作为中国最新一代的战斗机,采用了更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为飞行员提供了更强大的飞行性能,提供了更高水平的安全保证,飞行员只要不担心各种操纵限制,集中于任务即可,比美国稍逊

【腹鳍不仅不影响隐藏,还有利于隐藏】很多人看不懂腹鳍,网络上也不时出现歼-20何时能废除腹鳍的言论。 实际上,为了更好的飞行性能和更好的隐藏,腹鳍是不能取消的。

目前歼-20腹鳍在隐身方面,最大的用途是屏蔽尾喷口高热气流,敌人从侧面用红外传感器很难发现歼-20喷气气流。 这种屏蔽作用优于美国F-35,具有与F-22战斗机同水平、重量轻、成本低的特点。

腹鳍到底不用吗? 这取决于总体布局上的取舍和详细研究。 美国的C-17战略运输机采用了俯卧,但中国的运输机-20军用运输机没有采用。 也是同样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