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9年,在奉天行医的大夫王清任,他听说一名女犯执行剐刑(即千刀万剐),便准时赶赴刑场:犯人的惨叫声响彻天际,血肉模糊的酷刑惨状,让群众纷纷抹泪或侧目,王清任目不转睛地盯着犯人,冷静地陷入了沉思……
旁人害怕的不敢仔细看,一见王清任如此淡定,都认为他是一个怪胎。
王清任的学习对象是李时珍,他认为李时珍在中药学研究的过程当中,采用的方法都是时人不会使用的。
王清任希望自己在医学发展过程当中,也能够像李时珍一样独辟蹊径,为医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时,王清任在奉天府开了医馆,无论是风湿腿疼还是脑疼发热,他都能治疗的很好。
但是在翻阅医书的过程当中,王清任发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从古至今的医书中,都没有详细的身体内脏图和各个组织图。
作为医生,不了解人体结构,怎么能够做到病人说哪里疼痛,就能够医治好呢?
由于找不到图纸,王清任做了一件让众人非议的事情,当时因为战乱,在野地路途当中经常会有穷苦人的尸体,这些尸体便成了王清任的实验对象。
在无数个夜晚,王清任独自一人穿梭在野地里,拿着蜡烛,进行解剖细心观察。
倘若这个时候有人出现看到王清任,一定会觉得他是个人间罗刹。
在得知有个女囚犯要被千刀万剐的时候,王清任特地跑过去看。
不过他可不是像那些围观的人一样是特地来看热闹的,王清任想通过这次机会,看清楚人体的内脏器官,因为千刀万剐用的是割肉的手法,不会伤害到器官。
女人的叫声无比惨烈,王清任逼迫自己必须认真看清楚。
回到家里以后,他将看到的器官位置和模样都画在纸上,认真研究了起来。
也是因为他的画作,后世的医生在研究的过程当中,才能够有器官图纸能够使用。
而王清任之所以能够走上医生的道路,单纯是因为爱好。
他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小县城里,父亲是当地小有脸面的人物,从小王清任就过着宽裕的生活。
长大了以后,王清任很擅长武功,他的父亲也根据这一特长,为他买了一个官职,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是王清任一辈子都可以吃喝不愁。
就在其他人都羡慕他的人生时,王清任毅然决然放弃了父亲安排好的生活,选择做医生。
当家人阻拦时,他便提起祖辈也有人做医生的旧事,也因此让家人没办法多说。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医者父母心”,虽然外貌膀大腰圆,但是王清任的心却有着不同于外表的细腻和良善。
在外行医的过程中,碰到穷苦人家掏不出来医药费,王清任就会免费给人看病、贴钱抓药。
在老家的时候,村庄里有一座桥为官府修建,那些当官的觉得,既然他们出了钱,那就拥有这座桥的使用权和管理权,这个观点放在官府身上便是错误的,因为官府的官员为人民的倚仗,怎可觉得官府出资修建的桥同人民无关。
在这样思想的指导下,他们开始收村民的钱,并且说道:“村子里,只要有人要过桥就必须要给我们交钱。”
这话说的不仅让村民心寒,也让年轻的王清任感觉心寒。
于是他主动站了出来替村民说话,王清任读过书,说出来的道理自然比没上过学的村民们难以辩驳。
官府见他说话有几分道理,便背地里奉劝他不要多管这件事情。
可王清任是个倔脾气,他当着官员的面说:“这座桥的事情,今天我管定了。”也因此,他遭受了迫害。
为了躲避迫害,不得已背井离乡,孤身一人在奉天府闯荡。
通过长期的临床实验和解剖尸体,王清任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他准备效仿李时珍将所学所知都记录成册,那本书的名字叫做《医林改错》,他在其中还指出了前人的错误之处。
也因为这本书他备受辱骂,不少人觉得他离经叛道,但是只要能救治百姓,这些事情王清任丝毫不放在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