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前面

在这个“卷生卷死”的时代,无数人自嘲“拖延症晚期患者”,以“没有契机”来“保护拖延”,陷入后悔与困顿。

而趁现在,是唯一的解药。

回望我走过的大学时光,那些为数不多的、在脑海挥之不去的经历,正是我带着不完美却怀着“趁现在”的心态做成的一件件事。

我们在其中恪守自己的信念,对任何事保持好奇心和冲劲,以自己的热血模样刻画未来。

不问终点,全力以赴。

让我们颠覆想象,一起去未来。

“ 沿着城墙走就有走不完的路,

往城外一看,

用眼睛使劲往远处看,

就知道天地不是那么小 ”

@ 月升兔国

我喜欢那些,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的瞬间。

那些念头大抵从每一个深夜袭来,他们一点点的占领你脑海中全部的思绪,带着你的灵魂、你的梦 越攀越高,自此,大脑开始发热,你闭着眼睛筹划着,你感觉自己被一种说不清的力量推驶着,你告诉自己:

我一定要去做些什么。

2020年夏。彼时,我刚经历完人生中第一段高考,看着手里那张并不是理想院校的录取通知书,最终选择在18岁生日那天,坐进了复读机构的教室里。

望着面前成堆的书和黑板前陌生但意气风发的讲课老师,我深吸了三口气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可看着教材还是忍不住的恍惚,那段时间我总想哭。

当年十月,平遥电影节照常开幕,如去年一样。可复读的课程很紧,父母不希望我落下什么。

一个夜晚,我翻看着去年电影节写的笔记,无意间瞅到当时拿铅笔重重地写了两遍的张艺谋导演说的:“把对电影的热爱转化为力量。”

顷刻间,那种酥麻的感觉再次爬上我的大脑,我想,我需要一些力量,需要一些勇气,需要一些热爱带给我的冲劲,再来一次又怎样,

去做吧,还年轻,有什么好犹豫的。

我定了最早的一班火车,踏上了又见平遥的旅途。中午的雾气很大,急步走在那条容易溅起灰尘的小路上,我看不到太阳,但是我知道太阳就在这里,就在古城里,就在电影宫里,我要去追寻我的太阳了。

一天的时间过得很快,回过神来时我已经连着看了四场电影,到了该回家的时候。

今天本就意料之外,明天还要上课,我正这么想着,望着电影宫外昏蓝的天空,路边零零散散的站着几个抽着烟讨论电影的人,一点点的火光照着他们,亮亮的。

北方的风很大,风吹在脸上冷得发烫,我想,我们把自己的梦想栽种在这里,每每回到这里,每每看到同样热爱电影的他们,看到为了自己的梦想而费尽心思前行的他们,谁又忍心停下脚步?

离开电影宫准备赶二十分钟后末班火车回家的我,鬼使神差的又打开了平遥电影节的影迷群,群里有人说:《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放票了。

看到这句话,像是一个炸弹在我脑中爆炸了一样,嗡嗡的,我当时什么都没想,进入了电影节购票的程序,真的!是真的可以买!是的,不出我自己意外的,我买了。我买了半个小时后的电影票。

火车票能退吗?我不知道。今天晚上住哪?我不知道。明天能回得去吗?我不知道。

我只是想趁现在而已。

我想,如果不是趁现在的话,很多对于青年人最重要的东西就没有意义了不是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我兴奋的跑着回到了电影宫,门口聚集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或许是因为这是这次电影节的最后一场电影,大家都有些沉默。

电影很好。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影院里的大家一起捧腹大笑,又站起来热烈鼓掌,影片结束,没有人愿意离场,大家就这么坐着,望望屏幕、望望彼此、再望望自己,当大家渐渐回过神来,就收拾干净自己的座位,悄悄离开,走出电影院,然后成为自己。

我不知道去哪,看着挂在头顶的海报,盯着一句话看了良久:“沿着城墙走就有走不完的路,往城外一看,用眼睛使劲往远处看,就知道天地不是那么小。”

第二天凌晨四点,平遥古城漆黑一片,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我戴上耳机点开随机播放听着歌去赶首班火车,歌词里唱到:“有故事关于我们,我们要去那前方路,有故事关于我们,我们要去那群星深处。”于是我抬头看了一眼天空,竟然真的有星星诶!

回到家,洗了把脸,背着书包就去机构照常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可是我一点都不困,大概是因为昨天做了一天梦吧。

“我总是以‘没有契机’来‘保护拖延’

我清醒并麻木着”

@ 卷星菜

坦白来说,我是一个爱拖延的人。

下课时间我会马上想出发去食堂,但是走之前我要先整理整理书包,结果抬起头来发现自己是教室里最后一个;

作业时间,我会马上想开始写题目,但是写之前我要先看看手机,结果回过神来发现都十一点了;

睡觉时间,我会马上缩在被窝里,但是睡之前我也要再看看手机,结果等室友关了灯还是不想闭眼。上课的内容总是想以后再复习,作业总是最后十分钟慌乱地提交,睡觉总是很晚才睡导致第二天根本起不来。

我的生活没有该有的秩序;我好像看到我的未来就像漂在水上的浮萍去向不明。

从小学到高中,每个班主任都讲过“现在”有多么重要,高中班主任在最后那个学期的开始竟然还鼓励我们说只要把握好这个学期,也能进步几十分,唯一条件是愿意为那个学期的每一个“现在”努力。

可惜的是我很少把这样的“荒唐话”放在心上,还不屑地认为“这个怎么可能啊”,当是班主任说大话。

高考的结局是我考了一个不高不低的尴尬分数。看着家里人欲言又止我只能心里默默重复,是“拖延”害我。

即使在高考后的那个假期我说要趁现在学一点技能,最后也毫不意外地出现了日复一日躺在床上的我一事无成的状态。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后悔,我很想严肃地质问自己到底为什么把时间花在那些无聊之事上,却又对自己狠不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我总是以“没有契机”来“保护拖延”

我清醒并麻木着。

大学的专业是一个人人都说考研才有出路的那种,而且我发现身边的人总是深藏不露,自己却是空白一片……我陷入了严重的焦虑。

我深深地明白如果不能摆脱“拖延”的人生将无一是处,所以最终我咬牙选择趁现在去报名一些实习,投一些简历。虽然我看着空荡荡的简历很难受,也知道被拒绝的滋味会让我痛苦,但是我不后悔,因为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与拖延说再见。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太鲁莽,

不过鞭策自己不趁现在,又要趁什么时候呢?

“ 我愿它自由地燃烧 ”

@ 74

趁现在,让我看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束光

11月初的时候,学院发布了有关书法大赛的通知,认真看完比赛要求,我心动了。想着,那就试一试吧。

闲暇的晚上,我拿出空白A4纸,比划着尺子用铅笔设计布局。画完将纸收起来,想着改天再练练字就可以开始写了。

可是接下来的一天、两天,几天过去了,那张A4纸始终静静躺在书柜的最顶层。我不曾打开过它。

我到底在等什么呢?

我动过写字的念头,但很快我的行动力被另一种犹豫浇灭了。

我想起自己还没练过几页就被搁置许久的字帖,想起了自己那写得勉勉强强的圆体字,想起了过去那些不完满的尝试……

一整套熟悉的思考方式,开始在我的脑海上演。我真的很需要这个机会吗?参加了就能获奖吗?不参加呢,好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直到比赛结果出来的那一天,我始终没有写过半个字。我与那张A4纸,不过伸手就能够到的距离。我与这个比赛,不过坐下来写完一页纸就有可能达成的事。而最后,我终于与它失之交臂。

看到获奖结果的公示,一瞬间我有种说不出的失落。

在自己犹豫不决的时候,总有人在认真对待。

原来,最失败的事,是我本可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而回望我走过的大学时光,那些为数不多的、在脑海挥之不去的经历,正是我带着不完美却怀着“趁现在”的心态做成的一件件事。

是我紧张着,在一片沉默中主动举手做的演讲;是我对职业规划了解甚少,但仍旧可以带着不完美的打印稿参加学院的评选;是我在没有准备充分的情况下,突破自己完成的新闻翻译pre。

即便不完美,但“趁现在”,让我看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束光。

也许这束光曾经摇晃、熄灭,但今后,我愿它自由地燃烧。

【来留言和我们唠嗑吧】

趁现在,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编辑 | 刘柏轩

● 排版 | 邱静宜

● 图源 | 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