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总工会以“党工共建”为工作总基调,联合市委组织部在全市部署推进“红帆领航·匠心筑梦桃都”党工共建工程,做好、做实、做细社区工会大文章,扩大红色覆盖、提升生产力,打造红色品牌、树立新形象目标任务,创新开展“红帆领航”主题实践活动,凝聚红色力量,打造“红帆领航”党建特色品牌,为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打造了鲜活的“肥城工会样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育强“红色队伍”,激活“红帆力量”。“今年我已经参加了3期直播培训,明显感受到专业水平提高了,感谢工会为我们职工搭建了成长的平台。”泰安市东兴农业有限公司的职工刘燕在接受电商达人面对面授课培训时说。

据山东集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孙绪亮介绍,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公司工会为广大职工提供电商培训和直播带货培训累计参与1600多人次,带动农民工、退伍军人、毕业生、农村无业人群就业人数269人,扶持农民工创业29人,公司先后被评委肥城市工友创业园、泰安市工友创业园。

为育强“红色队伍”, 加强城市社区工会组织建设,把“党工共建”工作作为城市社区工会“主席工程”来抓,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兼任社区工会主席,吸纳社区党员、网格员、“红色物业”管理员、快递、外卖配送等新业态人员为工会干事(志愿者)。

肥城市总工会坚持党群共建机制,推行党建带工建,紧随联合党委脚步,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方案》(肥组通字﹝2022﹞7号),建立市快递行业、外卖行业、物流行业、数字经济行业四大联合党委的要求,市总工会分管主席担任联合党委委员,推进行业工会建设。目前已建立肥城市建安产业工会联合会、快递物流行业工会联合会。在维护职工权益、丰富职工文化生活,集聚人才、克难攻坚上发挥带动作用,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

筑牢“红色堡垒”,点燃“红帆引擎”。“终于找到组织了,我们从此有了坚实、可靠、温暖的‘娘家’” 。近日,快递小哥手持手机,在工会干部的现场指导下,通过“齐鲁工惠”APP注册申请成为工会会员,并领取了会员福利。这正是肥城市总工会顶层擘画“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工会组建模式,绘就新就业形态建会入会全市“一张图”的真实场景。

“重点建”——加强与税务、交运、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全力推进大货车司机、饿了么、“四通一达”快递配送等新领域建会和新群体入会,破解“两新”组织领域入会难题。并进行线下会员实名认证,建立本单位工会会员台账;线上通过智慧工会平台实现村、社区工会托底,完成辖区职工居民就近入会,实行动态管理。

“行业建”——以“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摸排13条产业链企业184家企业,组建工会112家,结合建安行业人员分散、身份多样、编制建制临时性、生产生活群居性等显著特征,以建安产业工会为主阵地,项目工会建设为主抓手,把工会建在项目上,将服务送到工地上,推动了肥城市产业链、价值链、市场链向高端化发展。

“兜底建”——建立“一函两书”机制,盘活社区“小三级”组织,推动相关平台企业、关联企业、快递物流园和小微企业普遍建会。以镇街为辖区,重点摸排第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且农民工较为集中的村社区,推进建会入会工作,做到应建尽建。

据了解,自“红帆领航·匠心筑梦桃都”党工共建工程开展以来,新建工会组织数量 121家,新增会员22558人。

放大“红色效应”,打造“红帆之家”。“时间就是效率,我们行业尤其如此。以前,我们给手机充电很不方便,自从有了工会户外劳动者驿站,难题解决了,感谢工会提供的暖心服务,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桑红芳从事快递工作有9个年头了,因为有了工会建立的户外劳动者驿站,他跟小伙伴们终于有了歇脚、喝茶、看书、热饭之处。

为给肥城市的执勤交警、快递小哥、外卖员等户外劳动者提供饮水、休息、避雨、热饭的地方,总工会倾力打造了户外劳动者驿站。

近年来,肥城市总工会立足职工新需求,创新服务阵地,高标准打造了“1345”法律援助服务站20家、“3+X”托管驿站22家、爱心妈妈小屋72家、户外劳动者驿站24家,实现了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体系。肥城市总工会职工子女托管驿站喜获“2021年全国工会爱心托管班”荣誉称号。

奉献“红色爱心”,做实“红帆领航”。加强示范引领,打造“红色品牌”。选树肥城市五星级职工之家43 家、省市模范职工之家 42 家。设立专项资金100万元,评选“红帆领航”城市社区“党工共建”五星级职工之家10家。孙庄社区的省级“双十佳职工之家”及“兵峰应急救援队”,全国劳动模范、穿着白衬衣烧锅炉的“贾师傅”,疫情爆发时逆行而上的白色“铠甲战士”----特钢社区党委书记、工会主席董红燕等成为“党工共建”示范阵地的“风向标”、“领头雁”。

优化服务质量,把城市社区党群服务工作和职工普惠服务工作紧密结合,带领职工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贵和社区的“红色物业”及“党建引领+爱心联盟+工会志愿服务”、龙山社区工会实施“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的“新两委”治理模式,推行党建引领业主自治,推倒了阻碍小区发展的“围墙”,实现了小区由乱到治的华丽转变。

深化活动创新,推广职工群众“点单”、街道“接单”、社区“下单”模式。特钢社区工会的“菜单式”服务,让在处在高风险疫区的职工群众倍感温暖。河西社区工会实行的“职工上班我上班,职工下班我服务”的“错峰服务”,为社区职工群众提供优质暖心服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随着“红帆领航 匠心筑梦桃都”党工共建工程深入开展,各项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和制度越来越完善、工作越来越精细,广大职工群众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孙梦涵 杨曦 张金杭 孙芳蕾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