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美术报》第290期 美育

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然须结字得势,海岳自谓集古字,盖于结字最留意,比其晚年,始自出新意耳。学米书者,惟吴琚绝肖。黄华、樗寮,一支半节,虽虎儿亦不似也。

译文:

米芾认为“无垂不缩,无往不收”,这是书法的八字真言,是无与伦比的书法秘诀。然而结字需要点画之间上下贯势,米芾说自己是集古字,这是因为他在古字的点画安排上最留心,等到他晚年才自出新意。学习米芾书法的人,只有吴琚惟妙惟肖,黄华、橒寮只是一知半解,即使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学得也不像。

解析:

董其昌对米芾“起笔逆人,回锋收笔”的书法观点加以高度赞扬,“然须结字得势”紧跟其后,强调书写需要点画之间上下贯势。如果“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是在说“起笔逆入,回锋收笔”的单一点划书写规律的话,“结字须得势”更多地指向了笔划与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动态书写规律。

有观点认为,“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是指保持了整体的正锋书写状态,这种观点的表述比较模糊。笔者认为,在保持中锋用笔的前提下,以绞转配合提按,在侧锋与中锋相互转化过程中造型,其中的速度与惯性所形成的“势”是贯穿整个书写的线索。清代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讲:“将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逆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所谓“合拍”即为“得势”。

进一步讲,“得势”首先是指书写者对于笔毫弹性的掌握,因为运动中的笔毫弹性是不断变化的。如何把整个运笔的力量聚集于笔尖形成类似于“鞭甩”的力量是一个具体而细微的问题,这需要书写者对于执笔方法、笔毫弹性以及笔墨状态具有极好的把握能力。其次,在书写状态中借助上下、左右行笔的惯性,把笔划荡开才能形成点画的呼应,这与把鞭子抡圆才能出变化的道理一样。其三,笔法与造型互为表里,这是董其昌在米芾墨迹题跋中提到“笔墨字形之妙尽现于此”中的将二者并列起来的内在关联——即造型需要笔法来实现,笔法转换为了造型。笔法与字形的表里关系应该豁然于心,才能在书写上有所表现。■

(作者系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

编辑 | 黄家馨

制作 | 冯雅颖

校对 | 安亚静

二审 | 殷铄、马子雷

三审 | 金新、冯知军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3年出版46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30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