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安家》里的老严,说过一句话:“我们做父母的,不是就为儿女做贡献的吗?”

他们老两口倒是为儿子尽心尽力地忙活,攒了大半辈子的钱才攒下了300多万,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就等着将来有一天能给儿子在上海买个房子。

他们想得多好啊:“给咱儿子买个房子,等他结了婚,儿媳怀孕了,你就去给他们带孩子,然后有了孙子我就是上海爷爷,你是上海奶奶。咱们俩打拼了那么多年,总算有个着落了。”

然而,当房子真的买了,他们收拾了所有行李大包小包搬过去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全款买的房子早已经被亲家“鸠占鹊巢”。老严夫妇尴尬的站在门前,甚至都不敢把自己来的目的给说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媳倩倩看了他们一眼,翻了个白眼就嫌弃的进客厅了。

儿子军军也是一脸尴尬,有点不知所措,有丈母娘在,大气都不敢出一个。自己的父母来了不笑脸相迎,反而是觉得有点让他丢脸。军军从来都没有为自己的父母考虑过。在他看来,那个买房的钱就是二老应该出的。

可怜老严夫妇还为儿子儿媳辩解,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儿子儿媳一句坏话。

“儿子也有儿子的难处,丈母娘照顾儿媳也方便,要是自己照顾还照顾不过来”,他们都是很善良的父母,可是却不被孩子们善待。

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给儿子儿媳买了房子,最后他们连个落脚的地都没有,晚景颇为堪忧。

像老严夫妇这样的,他们就是被“养儿防老”给蒙骗了。他们以儿子为大,对儿子处处宠溺、百依百顺,结果反倒是害了自己。

你以为你对孩子很无私,他们就会回报你吗?当“啃老”成为理所应当,没有边界感的爱只会养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严夫妇即便是连房门都没有进去,可他们还在为自己的儿子说好话,可想而知他们是多么愚昧。儿子都已经养废了,成了“白眼狼”,可他们还是觉得儿子好。这也是一些传统父母的劣根性。

他们就喜欢儿子,认为儿子可以传宗接代,认为自己一辈子都是为了儿子活着。他们很可悲,付出所有却往往不会被善待。为什么付出跟回报不成正比?因为他们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老严夫妇家只有一个儿子,我敢说倘若是有一个女儿,他们定是把钱都留给儿子给儿子买房,至于闺女,“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往往是人家的人。现实中这样做的父母可不在少数。

还有一个问题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被父母太过宠溺的孩子往往不会太孝顺,反而那个没有被父母偏爱过的孩子会很孝顺,真正能守在父母身边的也是他。

“养儿防老,还是养闺女防老?”针对这个话题,我讲一对现实版“老严夫妇”的故事,他们的经历很现实,他们身上也有着一些传统观点的劣根性,希望能警示所有父母,让他们有一个新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老陈家有一儿一女,但是老陈跟他老婆尤爱他们那个最小的儿子,跟个宝贝疙瘩一样看着。打小的时候,儿子是不用干活的,而闺女却得干这个家里所有的活。他闺女很忿忿不平:“爸妈,为什么弟弟就可以不干活儿。”

老陈只说了一句话:“你跟你弟能一样吗?你弟是男孩,不用贤惠,而你是女孩子,将来得嫁人,必须贤惠。”

闺女小娅很生气,但是没有办法,一个孩子怎么斗得过两个大人。

小娅以为是自己不懂事不听话所以才没人爱,她拼命读书,成绩很好,但是不管她考了多少分老陈都不是很欢喜。

老陈有时候还会无奈的看着小娅:“你说你一个女孩子,读书读那么好干嘛?将来嫁人了都是别人的,都被别人家给赚走了。”

老陈是做园林生意的,其实他们家条件还不错,在广州买了两套房子。这些家产老陈从来没想过要给自己的女儿,“你啊,以后会结婚,我们给你点嫁妆就行了,咱们家的钱都是你弟弟的”。

既然家底挺厚,老陈的儿子完全放弃了努力,成日里浑浑噩噩,可即便如此,在父母面前他还是个宝贝疙瘩。干了“坏”事有父母兜着,哪怕不尊重小娅,父母也觉得没事,“他是你弟弟,你跟他在乎什么”。

小娅很自立,她学习成绩不错,后来上了广州最好的大学,但是她弟弟就上了个大专。没有被父母偏爱过的孩子,一向是自己给自己撑伞,咬着牙前行。

老陈对儿子女儿一直是区别对待,闺女出嫁就给两万块嫁妆;儿子结婚,不仅大办喜事,而且又买了一套房子给他结婚,三套房产全是儿子一个人的。闺女小娅既然嫁了出去,自然跟这个家没有一毛钱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娅很有骨气,父母不给她也不想要,对于她而言,那些钱算不了什么,她更不想强迫父母给她钱,倘若是强迫给施舍不是心甘情愿,她心里会觉得更难受。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老陈的媳妇后来因为煤气烧伤60%,是女儿小娅辞职去照顾,儿子呢只是偶尔去看一下,儿媳压根都没有去瞧过一眼。

儿子原本说的很好听,“妈的医药费,我跟姐姐一人一半”,可是这个钱最后还是闺女出的。

老陈的媳妇出院后,得需要人照料,结果到了儿子家,却被儿媳妇给赶了出来,说什么“打扰她怀孕休息了”。

女儿不舍得自己的母亲受苦,只好将母亲接过来照顾。可是老陈跟媳妇前脚刚进了女儿家,后脚儿子就把岳父岳母给接了过来,一家人那是一个其乐融融,倒显得老陈他们是外人。

老陈很糊涂,三套房产都给了儿子,就连园林生意也让儿子接了手。儿子摇身一变成了老板,他们老两口却成了被嫌弃的老人。

媳妇康复后,老陈想跟儿子商量让他们单独住一套房子,可是儿媳以早都把房子租出去唯由不让他们住。

没办法,老陈只能带着媳妇在隔儿子很远的地方租了个房。更可气的是什么,每次看孙子都得预约,要是没打招呼就去了,儿子跟儿媳会发火的。

老陈跟他媳妇是谁照顾的,多半都是由女儿照顾的,可是还不落好;就是这么过分,老陈跟他媳妇还在为自己儿子开脱,“都是儿媳的问题”,呵呵,儿媳妇再过分,你儿子不允许,她能成事吗?

他们还说自己的儿子很孝顺,就是太忙了,那么没良心,父母却还在为他说好话以宽慰自己,多么可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父母装糊涂,他们对自己的儿子非常无私,但是往往不会得到什么好的结果,反而是那个没被他们善待过的孩子会善待他们。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没被善待的那个自立会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也会感恩和回馈;溺爱的那个很自私,永远都学不会为父母考虑。父母的一切不是该给我的吗?这是应该的。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是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你什么都包了,以他们为大,没有引导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即便是他们犯了错你也会护着他,这样的过分宠爱只会把孩子给宠坏掉。

“养儿防老,还是养闺女防老?”

我想说的是既不应该养儿防老,也不应该养闺女防老,而是你们要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教导他们有一个正确的是非观,犯了错该罚罚,不要护着,不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巨婴,而应该让他们自立。

同时所谓帮儿女只能帮一部分,而不能全包全揽。

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父母可以给他们买房,但是你别让他们过得太轻松了。儿女在年轻的时候,就该有点压力,当他们知道了挣钱有多辛苦,才会对你多加感激。

父母对子女也没有那么多应该,你们之间要有“边界感”。

另外,与其把所有钱都花在儿女身上,为人父母倒不如自私一点,你们应该给自己留点钱。自己手里有钱才是防老的关键。儿子跟闺女他们以后会有自己的生活,他们对于你的照顾,更多是偶尔来看看,要知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你手里有钱才是最大的安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想必有人会问,我们生孩子是为了什么?

我们生孩子是为了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人格的人,虽不能事事依赖但会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情,真要是生病了,能在床边伺候的还是自己的孩子。有他们在,你心里不慌,但前提是你要把自己的孩子给教育好。

我们家孩子挺多的,但是为了生活跟前途都不在父母身边。

我妈想的很开,“我自己身体很好平日里打打麻将,你们跟着我干嘛,好好拼自己的事业,你们有你们自己的家庭,我还没有到养老的时候。真要是哪天我生病了需要人照顾了,相信你们也不会不管我”,我妈有这份自信,也主要是因为她跟我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亲情。

我们会隔三差五的给她打电话、视频、没钱了给她打钱。我们都愿意跟她接触,因为我妈给了我们最好的母爱,虽没有太多物质,但是教导我们凡事靠自己。她很体谅我们,都是站在我们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我们对妈妈更是感恩。

怎么样才可以老有所依?儿子跟闺女哪个更可靠?

我想说的是,别溺爱孩子,教导他们成为一个独立人格的人,有一个正确的三观,这样的孩子才是最感恩的,也能靠得住。自己手里也要有钱,别对孩子太无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