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的“范弗里特弹药量”,让我军愈加感受到火力不足的紧迫。新中国迫切需要加强火炮,中国军工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逐渐具备了生产各种火炮的能力。从60、80毫米迫击炮、75毫米山炮,再到105毫米、122毫米、152毫米榴弹炮,我军逐渐掌握了自己制造的“战争之神”。

【66式152毫米加榴炮】

除了155/152毫米这一级别的火炮,美国、苏联以及我国周边国家与地区还装备了203毫米火炮。203毫米火炮的威力巨大,其炮弹装药量是155毫米火炮的2.5倍,威力也远大于155毫米的炮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的坑道口若是被155毫米炮弹命中,尚可继续使用,若被203毫米火炮命中,坑道口通常荡落无存。

【美国M110型203毫米加榴炮

当时,我国周边一些国家,不仅装备了大量203毫米火炮,甚至还有240毫米火炮,对我军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压力。尤其在对越作战中,虽然我军火力占绝对优势,但火炮的射程却并不占优,国产66式152毫米加榴炮的有效射程在17公里左右。130毫米加农炮可以打得更远,但130毫米炮弹的威力又不如152毫米。我军很需要射程在30-50公里之间的打击火力,因而希望能研制203毫米火炮。

【130毫米加农炮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与西方在军工技术上交流增多,我军工企业得以从西方了解掌握很多先进技术。1986年9月,兵器工业部提交了与英国SRC公司、西班牙SRT公司联合研制203毫米火炮系统的报告。该火炮被定位为能20世纪末、21世纪初作战需要的火炮系统,技术指标为身管45倍径、使用普通榴弹时最大射程40公里(增程弹50公里)、装药量21.5千克、射速3发每分。这在当时,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现役的203毫米火炮。对军工单位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机会,同时也可将203毫米火炮作为一款外贸产品来打造,用以赚取外汇。

【W-90型203毫米自行加榴炮】

中国军工与英国、西班牙的合作,大大加快了项目进度,不到两年便造出了样炮。1988年6月,我国研制的203毫米火炮先于英国与西班牙打响。按照计划,203毫米火炮系统分为两种,一种是牵引式火炮,编号为FGT-203,另一种为自行式火炮,编号W-90。两种火炮的大部分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唯独射速勉强只有2发/分钟。

203毫米火炮的巨大威力着实震撼,其炮弹重达101公斤,是世界上同等火炮中最重的,单枚炮弹的杀伤面积超过3500平方米,几乎是美国M110式203毫米火炮的两倍。这在亚洲没有先例,因此在当时被称作亚洲第一炮。

【FGT-203牵引式火炮】

可是,203毫米火炮的缺陷也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体积与重量都十分巨大,牵引型有16吨,自行型则达到了25.6吨。相比之下,66式152毫米炮不过6吨。而且因为炮管极长,牵引型展开后有17米长,牵引时算上牵引车也有15米长(66式为9米)。体积与重量偏大,导致这种火炮无论是进入阵地还是撤出战斗都十分缓慢,容易遭到敌人打击。

【巨大的203毫米炮弹】

同时,155毫米火炮技术的迅速进步,让203毫米火炮的地位愈发尴尬。随着技术的进步,大口径带来的射程优势越来越小,精度劣势越来越大。精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威力的不足。大口径还有一大劣势,就是射速不足,155毫米火炮1分钟能打4-5发,203毫米火炮最多2发,但2发新型155毫米炮弹的威力,已经略微超过203毫米炮弹,大口径的威力优势也荡然无存。

【203毫米火炮有了自动装弹机,但射速仍然很低】

203毫米的另一优势,是可使用多种特种炮弹。同样由于技术的进步,各型特种炮弹可以缩小到155毫米,这让203毫米火炮显得鸡肋。且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中国军工经费极为紧张,在有机会获得西方先进155毫米火炮技术后,203毫米火炮系统在1988年年末不得不下马。

虽然下马,但这型火炮的研制并非没有意义。首先这是中国军工难得的一次与西方军工合作的机会,几家公司互相间交流经验交换技术,使得中国军工获得了大量西方先进技术,比如自行式203毫米火炮的自行底盘就来自英国,各种液压助力装置也是引进的。当时西方已经开始用电脑绘制图纸,这一点被我军工人员学来,大大提高了绘图速度。

【独特的炮拴】

在203毫米火炮研制过程中,也开发了很多新技术,比如卡口式炮拴,全可燃发射药筒,以及各型特种弹药,全新的炮口制退器、全新的炮管加工工艺等。可以说,虽然“亚洲第一炮”遗憾下马,但它仍为我国新型火炮的研制作出了贡献。如今,这门炮静静地陈列,旁边竖着一块牌子“亚洲第一炮”。虽然它未走向战场,却给中国的“新战神”杀敌建功铺垫了道路。

【全可燃药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