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黑龙江朝阳沟林场的副场长李刚上山检查红外相机时,意外发现其中一台相机竟然拍到了一头雄性东北豹。他难以置信,林场在4个月前才装上的红外相机,竟然这么快就拍到了东北豹——这可是黑龙江省30年来拍到的第一张野生东北豹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它!匆匆路过的东北豹|黑龙江省东宁县林业局

在2010年,吉林省才终于拍到我国第一张野生东北豹的照片。东北豹并不是我们陌生的动物,为什么踪迹却如此难寻?从首次被发现到今天,几年过去了,现在的东北豹们过得还好吗?

最濒危的大猫,中国还有吗?

所有猫科动物中,豹是分布范围最广的一个物种。它们能适应不同的栖息地,演化出的多个亚种也广布于世界各地,东北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分布最北、唯一能在雪域中生存的亚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唯一能在雪域中生存的豹亚种|图虫创意

历史上的东北豹并不罕见,它们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伯利亚东南地区和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区域,覆盖范围最多可达36万平方公里。然而,猎杀动物、砍伐森林、人类活动等因素,不断威胁着东北豹的种群数量和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们的覆盖范围到上世纪70年代已减少至7万平方公里,朝鲜半岛的东北豹很可能已经消失。

2007年调查发现,野外东北豹的数量仅剩30头左右,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它们列为“极度濒危”等级。这意味着,东北豹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猫科动物之一。

和东北豹分布区域相似的东北虎,目前的保护等级是“濒危”。东北豹和东北虎有着诸多相似之处——都是森林中的顶级捕食者,都习惯独居,都需要广阔的领地来满足狩猎和活动的需求;但也都因为相似的原因,它们只能被困于狭小破碎的栖息地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北虎是体型最大的虎|图虫创意

科学家们一度无法确定,我国境内是否还有野生的东北虎和东北豹种群。为了找到答案,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始在东北的森林里布设红外相机。

这是一项大工程——因为没人知道哪里还有虎豹。研究员们在20000平方公里内安装了3000多台红外相机,但那个年代的联网系统还不发达,相机是否拍到了动物、拍到了什么动物,都得靠人攀过崇山峻岭去确认

好在努力都是值得的。2007年,红外相机拍到了第一张野生东北虎的照片,并在2010年获得了第一张野生东北豹的照片。

更令人兴奋的是,后来,人们还拍到了带着幼崽的东北虎、东北豹妈妈,说明我国境内确实有野生东北虎豹的繁殖种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年底首次拍到东北豹母子,这是跟在妈妈后面的幼崽|世界自然基金会

通过对5000多份照片与视频进行统计与识别,科学家确定,2012~2014年间,我国境内至少有27只东北虎和42只东北豹。这些来之不易的数据及随后的诸多努力,最终促成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成立。

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佳范例

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的正式成立,是通过COP15第一阶段会议的契机向全世界宣布的。

去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条约,目前已有196个签署国,通过订立国际性战略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在10月12日举办的领导人峰会上,我国宣布成立包括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内的第一批国家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江源国家公园|图虫创意

虽然这5个国家公园的生态特征和重点保护对象各有不同,但通过在这些自然地设立国家公园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生态系统和不同的野生动植物都能从中受益。例如三江源国家公园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拥有着众多湖泊和大面积的高寒生态系统,以及雪豹、藏羚羊、白唇鹿等6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2238种野生维管束植物。保护三江源的生态环境,就是为这里的众多生命体建设更好的家园。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也是如此。虽然以虎豹命名,但其保护的不止是东北虎豹,园区内的整个生态系统都是重点保护对象。

东北虎、东北豹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顶级捕食者。据估算,想要维持一只成年东北虎的长期生存,每年需要500只大中型食草动物作为支撑。换句话说,想要东北虎豹过得好,这片区域里就不仅得有虎豹,还得有梅花鹿、野猪、狍子、斑羚等多种兽类动物,更要有丰富多样的植物作为生产者来提供能量来源——诸多的物种在食物链上环环相扣或互为补充,共同组成了一个复杂的、能够抵抗环境波动的稳定生态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伯利亚狍也会因为保护而获益|图虫创意

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的保护工作,目前已颇见成效。在总面积达1.46万平方千米、横跨黑龙江吉林两省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7.74%。这里的植被以温带针阔混交林为主,从灌草丛到参天乔木,多个层次的植物群落包含了数千种高等植物。这些植物支撑起了完整复杂的野生动物群系,让300余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得以自在地生活在这片区域。东北虎豹也在其中自如地活动和繁衍——目前国家公园内的野生东北虎数量已增加至50只,东北豹增至60只

保护不易,科技带来更多的可能

东北虎豹数量的增加,背后是保护工作鲜为人知的艰辛。在上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里,该如何做到全面及时地掌握野生动物的动态呢?

一个重要的答案是——科技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里搭建了“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这是全球首套能实现大面积全覆盖的实时监测系统。

近3万台红外相机不仅可以及时捕捉野生动物的行踪,而且依靠95个基站,还能联网完成高清图像和视频的实时回传,在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的基地里,就能看到各个点位的红外相机传回的实况画面。这些影像传输到云平台后,人工智能还可以迅速识别其中的物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树上的红外相机|图虫创意

尽管“天地空”解决了之前靠人力才能收集影像资料的一大难题,但国家公园里还有诸多细碎而庞杂的日常工作——红外相机等监测设备需要维护和更换、广阔的保护地需要日常巡护、盗猎分子安装的猎套需要及时清除、野生动物留下的足迹和粪便等线索需要及时收集……这些,全都要靠巡护员来完成。

如果说红外相机是国家公园的眼睛,那么巡护员就是国家公园的血液,确保着国家公园的日常运转。

巡护员的工作看起来很酷。他们站在野生动物保护的第一线,亲身找寻虎豹留下来的脚印,甚至有可能亲眼看到野生大猫……但其实,这份工作的另一面,却充斥着艰辛与危险。

对于巡护员来说,每天跋山涉水走上10公里是常有的事儿。一年四季,雨雪风霜,甚至在东北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里,他们也得踏过及膝的积雪去巡山。而山林之中,危机四伏——虎豹习性凶猛,国家公园中的黑熊、野猪等动物也可能伤人;盗猎分子放置的铁夹、猎套等,一旦被积雪覆盖,或是巡护员没有留意,就有可能被铁夹夹伤、被猎套划伤;更危险的是,巡护员有时还需要与盗猎分子发生正面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看东北豹的背影很可爱,它们可是具有攻击性的野性大猫|Abujoy / Wikimedia Commons

如何化解巡护员的困境?科技同样提供了一份有力的支持。

有着20年巡护经验的巡护员王成柱,曾在巡护中与东北虎擦肩而过。但他说,以前面对野生动物,总想再靠近一点,才能观察和拍照;而随着手机摄像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他们都在使用搭载了潜望式超远摄像头的智能手机,就可以在不靠近和惊扰野生动物的情况下,迅速拍下清晰的影像,为科研和保护工作提供宝贵的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用靠近,也能拍摄动物

智能手表同样是重要的科技工具。201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曾在亚洲和中非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每7个巡护员中就有一人在工作中受过重伤。一旦遇到危险情况,能够独立通话、内置紧急呼救功能的智能手表,可以第一时间帮助巡护员寻求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可以全天候监测健康状况

这些助力巡护员工作智慧化、安全化开展的手机与智能手表,都是vivo为巡护员捐赠的专业巡护设备。洞察到巡护工作的重要性与困境,今年7月,vivo联合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共同发起了“国家公园守护行动”——巡护员用责任与热血守护国家公园,vivo则希望能用科技守护他们。目前,“国家公园守护行动”已经覆盖了东北虎豹、三江源、祁连山等3个国家公园和38个自然保护地,为超过250名巡护员提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用vivo X80系列拍摄的高原鼠兔

随着保护工作的开展,巡护员的群体正在不断扩大。目前,全国有超过200万名巡护员,仅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里就有6800多名,不少都是当地的居民。但当下巡护员培训尚未形成体系,导致野外巡护技能参差不齐等问题,仍为巡护员开展工作带来困扰。为此,vivo在捐赠巡护设备之外,还联合了专业机构与行业专家,为巡护员提供了专业培训。比如,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vivo还开展了趣味与专业兼具的巡护员培训竞赛,深化巡护工作的专业化建设。为了帮助更多保护地的巡护员更加专业、高效地展开工作,之后,vivo还将开发巡护员课程体系,并面向全国巡护员免费上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捐赠活动现场的巡护员

不只是vivo,全球各方都没有停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步伐。本月,COP15第二阶段会议正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目标是推动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COP15主席黄润秋说:“此时此刻,我们再一次站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十字路口。”生物多样性保护再次成为了全球瞩目的话题,多方都期待着COP15能顺利推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达成,为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绘制蓝图。

谈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很多人都会感到无力——在上亿年漫长演化中形成的多姿多彩的物种,往往因为几百年的人类活动就毁于一旦。保护蓝色星球上的所有生灵,是这个时代之下人类无法规避的责任;但也是在这个时代,我们拥有了更多可以助力生态保护的工具,科技就是其中照亮人与自然美好未来的一股温暖力量

从天罗地网一般的监测体系,到巡护员身上的科技护甲,再到更多正待开发、正待应用的新兴保护措施……在科技的保驾护航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发展出更多可能。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题图来自Abujoy / Wikimedia Commons

果壳商业科技传播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