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经验——想要成果斐然,得有“利益冲突”视角

ID: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一、一切的核心,都是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天攘攘,皆为利往!

老板、小股东、高管、基础管理者、员工、合作单位、政府等等,都是业务的参与者。

他们参与企业的核心是什么?

只有两个字:利益!

无论哪类问题:管理问题、内控缺陷、舞弊问题、风险等等,所有管控措施的核心都是为了“分配利益”。

这个利益,未必都是钱财,也包括成就感、地位、荣誉、健康、休闲,或其他能直击人性弱点的各类诱惑。

二、每一项审计程序,都要找出“利益冲突点”

为什么拥有同样学历、经验或专业技能的人,一旦做了内审,审计业绩会天差地别。

很多人将此归因于“天赋”。

也不尽然,天赋并不是必然的,其实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问题。

有些人擅于追根问底,擅于发现核心冲突,就容易出成绩。

利益冲突点,你尽可以将其当作一切审计程序的最核心要素。

我们来思考一个本源问题:审计为什么会存在?

就是因为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产生了利益冲突。

代理理论的产生,也是基于利益冲突。

所以,我们在做审计计划或审计方案时,一定要先找出利益冲突点,有利益冲突的地方就一定有风险。

三、怎么找利益冲突?

对于内审人来说,并不困难,一点就透!

举例来说吧:

1.为什么会有不合规的操作?为什么不愿意整改或提升?

要么不规范的操作对操作人有好处,要么图省事儿:复杂的业务程序与员工体力脑力消耗的冲突。

2.为什么舞弊?组织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冲突!

3.为什么虚报业绩?员工与企业争夺绩效奖金。

4.为什么会决策失误?决策人的利益与组织利益相冲突,或不同决策信息提供者之间有冲突。

5.为什么企业会任用不能胜任的人?政治斗争或个人喜好与企业利益的冲突。

除了以上的几个大项,组织中有很多利益冲突: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业务量、业绩或责任冲突;老板与高管的权力或股权利益之争;各高管之间的地位或利益相争等等。

四、找出利益冲突点后,要怎么做?

这其实是一个思路问题,要有代入感,从“因”出发,来找“果”。

开展审计程序时,不要“刻板”地先搜集事实和证据,然后再得出结论。

首先,要学会反向思考:找出利益冲突后(因),各利益方基于利益最大化时会怎么做?会产生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会从哪方面体现出来?

再顺竿子往上找到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控制缺陷。

最后,搜集和整理证据。

这和我们写报告或正常的审计程序,往往相反:事实-标准-问题-原因-结论-建议。

利益冲突视角,却要求我们反过来:原因-可能的后果-问题会体现在哪里-事实与标准-结论和建议。

五、结语

开展审计工作,需要有这样的视角——“利益冲突”视角。

只要先找到每项业务的利益冲突点,基本就能推断出可能产生问题的点儿。

再有的放矢!

可以避免开展一些复杂无效的审计程序,避免浪费大量的审计时间,避免审出的问题只有“零碎”而无“重点”。

看透利益冲突,审计效率就高,核心问题就清晰,怎会不出成果?

亲,多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