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童其君系中国知名时事评论员

近期,将打烊前尚未售出的食物以盲盒形式出售的“剩菜盲盒”在部分城市年轻人中流行起来。由于价格低廉、能满足消费者好奇心,且与反对食物浪费的理念相契合,“剩菜盲盒”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尝试。专家认为,“剩菜盲盒”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隐患,购买时应慎重。(12月14日《工人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餐厅、面包店将打烊前尚未售出的食物以盲盒形式出售。消费者可通过平台提前预订,在店家规定的取货时间到店自取。这种临期食品盲盒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剩菜盲盒”。“剩菜盲盒”受到年轻人群中追捧,除了它因为反对浪费的消费趋势不谋而合,还与看上去既有趣有新鲜感、环保,又省钱不无关系。仍记得过去有一首老歌,是这样唱的:“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不管是一寸钢,哎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当我看到“在我们全力保障粮食增产的同时,每年却有大量粮食因为各种原因被白白浪费。据估算,我国每年在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的粮食在700亿斤以上,餐桌浪费食物价值高达2000亿元,我们必须把粮食减损与粮食增产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的文字时内心都无比沉重,我也反对浪费,日常生活自己可以算得上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践行者,更是非常希望有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行动中来。“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剩菜盲盒”实现了多样化消费,能引导年轻人群众,有效防止食品浪费。

不难发现,食物浪费现象的发生,与一些消费者“心中无数”导致浪费、“外卖满减”引发浪费、“套餐”中的浪费等有不小关系,还与一些消费者没有始终铭记和践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没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相关,导致“虚荣攀比”成了“铺张浪费”。两相对照,“剩菜盲盒”传递出的反对食物浪费理念,对于制止食物浪费、培养节约习惯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应鼓励一些餐厅、面包店等,在明确食品的制作时间、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式,购买盲盒食品后应及时食用等的情况下,将余量食物、临期食物以盲盒形式出售,引导顾客在购买“剩菜盲盒”时应保持理性,按需购买,切勿贪多,以免造成浪费,让“厉行节俭真正成为一种“新食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勤俭节约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需时刻牢记爱惜食物的优良传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国制定的反食品浪费法也已对相关部门、餐饮行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的法律责任作出明确界定,倡导文明健康、简约适度的消费观念。因而,人人都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向浪费现象坚决说不,方能改善我国某些资源缺乏的状况,也才能保持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