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天下长河自上映以来好评如潮,不管是剧情还是人物刻画都是可圈可点,特别是片尾曲每每听到都是令人无比震撼、意犹未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首由方岽清作曲,王振华吟唱的片尾曲,有哪些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它出自唐朝“诗仙”李白的骈文《春夜宴桃李园序》。

全文是: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末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诗约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前后创作于安陆,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并为之作此序文。全文生动地记述了作者和众兄弟在春夜聚会、饮酒赋诗的情景。作者感叹天地广大,光阴易逝,人生短暂,欢乐甚少,而且还以古人“秉烛夜游”加以佐证,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快心情,也显示了作者俯仰古今的广阔胸襟。文章写得潇洒自然,音调铿锵,精彩的骈偶句式使文章更加生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它采用了中华诗词最传统的吟诵方式,很有历史的厚重感。

何为吟诵?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诗读词和读文的方法。自从有了“书”,就有了“读书”。读书的方法有歌、唱、吟、咏、诵、念、哦、叹、哼、呻、讽、背等等,统称为“读”,也就是今天所谓的“吟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以来,在西方读法的影响下,产生了现代“朗读”“阅读”。为避免混淆,学术界探讨另用新词代替“读”。1941年,叶圣陶首先用“吟诵”来统称汉诗文的传统读法。1950年,吟诵作为古诗文的基本教学方法进入了新中国第一版统编语文教材。后由中宣部、教育部、国家语委批复,确定名称为“中华吟诵”,简称“吟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就像用拳击的方法学不会太极拳一样,今天我们用西方式的朗读、朗诵来学习中华经典,不仅难记难背、无趣无味,而且很难理解其深层的内涵和言外之意。只有用介于“读”与“唱”之间的吟诵,才能体会古诗文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