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现身北京多地,黑鹳“长居”房山拒马河畔,消失多年的鳑鲏鱼首次现身圆明园西长河……这些“稀客”变成“常客”,见证了北京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通过近40年的努力,北京先后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79处,总面积36.8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4.4%,城市绿化覆盖率48.46%,湿地率3.6%,为动植物提供庇护的“生态岛”。北京的鸟类,在过去十年间增长近80种,一些“久违”的兽类和两栖爬行类“再现”,北京的生物多样性家底愈加丰厚。最新数据显示,北京现有维管束植物2088种,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陆生脊椎动物分布有59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6种。北京持续开展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也使首都生态系统完整性不断提升。

以治理“大城市病”牵引,解决北京环境污染这个揪心事烦心事。北京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全国率先组建了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十年来先后制定修订11部资源环境类法规,先后建立“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以城市总规为引领把26.1%的土地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市区两级财政累计投入4300多亿元。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深化,北京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组合式水体治理模式,让北京再现水清岸绿。大到跨流域引水,小到河汊治理,从城市到乡村,从荒野到山区,治水没有死角,更没有“白点”。如今,北京市142条段、669公里的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理,2022年国考劣V类断面已全面消除,良好的水环境为城市增添了活力。

重拳出击,创造大气治理“北京奇迹”。在“前所未有”的治理力度下,北京PM 2.5年均浓度也逐年下降,2021年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63.1%,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市民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

植绿增绿不停步,城市绿化逐渐铺开。从最初的防风固沙行动,到如今的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北京坚持植绿增绿不停歇,让森林走进了城市。十年来,北京累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41.9万亩,城市森林覆盖率由38.6%提高到44.6%。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提升了北京市民的绿色获得感。

有绕润城,有林入怀,有湿地星罗棋布,天蓝、地绿、水清、空气好,描绘出北京的生态大美画卷,也让北京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