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幸存者偏差?

你是不是有以下几种情况:
当你开咖啡店的时候,会觉的周边的人也都应该喜欢咖啡。
当你关注一件事的时候,会感觉周边的人也在关注它。
当你看到你手机上有一条很火爆的新闻的新闻时候,会认为所有人都留意到了。
当你处在某个行业的时候,会在各个途径看到你的行业相关,你会觉得原来这个行业影响这么广泛。
最直观的例子:国家大数据调查,人均工资水平在5000元以下的占到人口70%。
这时候你的工资是10000元,身边朋友也差不多这个水平,你就会觉得这个信息是假的。
其实信息是真的,只不过人们所处的地方不同,工资差异就会比较大。
很多平凡的职业工资都是3000左右,做这个的大都是一些普通人,只是因为你没有关注过他们,所以直觉的就是拿自己认知去评估。
这个会影响到很多重要的决策,所以当你在做某个重要决定的时候,一定要看数据说话,要理性判断,不要加入个人常规认知,因为它可能会“误导”你。
举个例子:

有一个咖啡师,在咖啡店做了很多年,学了一手拉花的好本事,门店运营也做了多年,之前是在一个不错的知名公司,行业认可度很高。
门店的生意也很火爆,咖啡师就在想,这个行业这么火热,我为什么不去自己做一个呢?这不比打工强吗,挣得还多。
于是他开始着手准备:
因为他做运营多年,设备有认识的朋友,都可以友情价搞到一批二手的。物料,产品也不在话下。
然后就是准备选址和装修。
公司原来店铺选址在商场和办公楼核心入口区域,每天人流量很大,但是相应的租金也很高。
于是他就在想“酒香不怕巷子深”。门店稍微偏一点,但是依靠自己过硬的技术,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拉到一批常客。
前面投入能省就省。
最后他把位置选在了一个写字楼二楼一个位置(写字楼大概2000人),房租很低(2000),他认为一楼和二楼也差不了多远,租金少大几千,很合适。
于是简单装修就开业了,开业前自己找朋友做了宣传物料,找物业帮忙摆在大堂里。
前面几天还雇了几个兼职去发单页,前期因为活动力度比较大9.9就能喝到全部的产品。
于是前几天活动下来,每天都能卖到100杯左右。
他合计了一下,现在活动,每天还能挣到1-200元,后面活动停了,单价上来。利润就高了。
连着做了一周后,活动停止了,接下来几天,每天门店只能卖出40单左右,还每天不稳定。
一方面因为到二楼的人很少,人们来过一次之后,后面都觉得麻烦,不过来了。
另一方面因为产品都是自己做,没有稳定的出品,口味一直达不到客户的满意标准,后面顾客越来越少。
结果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他就闭店了,老实回去上班。
通过这个小故事,可以充分提现到这个“幸存者偏差”
1.门店的选址至关重要,不要随便将就,因为顾客不会迁就你
2.对自己未涉及到的领域多去收集数据,不要直观去判断。
3.理性分析问题,减少“幸存者偏差”
4.不要通过职业人的认知去判断消费者的需求
一定要通过数据分析,不要通过感觉,这个感觉很可能就是一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