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全国第一个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南京项目”落户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今天,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举行“中德合作办学40周年”主题活动。

在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操场上,展示着四十年来“双元制职教人才培养成果,土木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环境艺术工程系、计算机管理系……越来越多的专业,探索践行“五位一体”“仿真双元制”“跨企业公共培训中心”和“实训性生产”等多种育人新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电气工程系展区,里面展示着物联网智能家居,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老师梁芯萌说,展品都是学生们平时所使用的教具,也是最新的技术产品。“中德合作上,首先是一些德国的电器产品是世界上比较领先。同时,双师型老师,包括企业工程师都是和我们老师合作来完成一个课项,都是德国的一些理念,包括教育理念也是从蓝领工人开始,打好基础,所以才能达到工匠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双元为核心,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四十年来,学校吸取双元制精髓,不断“复制—模仿—改造—创新”,践行“五位一体”“仿真双元制”“跨企业公共培训中心”和“实训性生产”等多种模式,打造出了本土化校企合作模式的经典范式。

2002年,学校开办了“电气工程”和“管道工程”两个实验班,首次将“双元制教学”与“行会技能证书”结合起来,用国际标准培养技术技能人才。2006年,学校与德国博世西门子家电集团联合开展原版双元制“订单班”,校企为此项目打造的实训中心被誉为“技能打包”教学的现代学徒制典范。“校企双方结合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比例权重等内容上进行协商,确定以1:1的时间配比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的教学计划,基础理论教育与实践技能培训比重为3:7。”学校相关负责人说,为每个博西华班配备两名接受过德国专门培训的教师担任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配备有企业实践和德国培训背景的工程师担任校外实训教学,采用“技能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授课,两个月在校内进行理论和基础实验学习,两个月在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学习,实施“校(理论)—企(实践)—校(理论)—企(实践)”的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并引入德国工商行会AHK证书考试。整个培养过程,紧凑合理,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能力与传授知识、学校传统教育与企业文化培育相统一,让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相互渗透与充分融合,让培养对象接受原版的“双元”培训,提前进入岗位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德国的 " 双元制 " 模式,本土化模式中,学校是办学主体,承担更多教学任务,更注重育人功能,不仅培养岗位人、职业人,更培养社会人、文化人。企业工程师则介入人才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所学和市场更好的衔接。南京鹏畅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企业工程师邹德军说,每个学期他都参与教学研究和课程安排。“本身我们自己实训的项目需要和实际的工程相结合,我们也会带一些相关的工作经验,和学生做讲解。最后他们要实习的企业培训,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就可以解决,学生毕业以后就可以给企业创造效益,不需要二次培训,这样的学生也是企业非常抢手的。”

“重企业、重能力”,校企合作不断创新。如今,学校专业学院建设已逐渐成熟,先后与南京地铁集团、中兴信雅达、雨发建设集团、华测集团、南京测绘院等签约成立专业学院,创新了校企合作模式,推进了产教深度融合。“重实践、重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自2009年以来,学生在国家、省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金牌288枚,奖牌总数616枚,技能之星闪耀赛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十年来,南京高职校由“问道者”转变为“传道者”,面向全国开展“双元制”的理念推广工作。目前,已成功将学校中德合作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向西部地区辐射,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的重要作用。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沈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