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线粒体,DNA,端粒……这些听起来枯燥艰涩的生物学专业词汇出现在抖音上,你会有兴趣么?

答案可能出乎意料。喜欢烧脑生物知识的人可真不少。

去年,小米开始在抖音讲生物,DNA的奥秘,进化论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们终将衰老……她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拆解知识点,和大家分享生物学中的乐趣。

很多粉丝在她的评论区留言,点名自己要听的新知识点,大家交流生命科学的问题,讨论得热火朝天。

小米自己也没想到,做科普自媒体,居然有这么大的成就感。

全职妈妈成科普达人

在成为一名短视频科普博主之前,小米已经做了好几年的全职妈妈。

而在妈妈这个身份之前,她是江苏师范大学的遗传学硕士,江苏淮安一所重点高中的生物学老师。考虑到照顾小孩的需要,在经历了漫长的纠结后,她还是辞掉了工作,选择成为一名全职母亲。

孩子给了小米很多温柔的时刻。但她还是会时不时想起曾经投入心血的专业,每天付出激情的讲台。花了这么多年学习的专业知识,要是就这么不用了,那就太可惜了。“脱离了学校之后,你的这些知识,身边的人是不会安稳听你讲的。”小米说,“自己以前学了那么多的东西,突然一下子没有用武之地了。”

在家看短视频的时候,她发现了许多科普博主,科普物理的严伯钧,科普生物学知识的无穷小亮,以及其它许多学科的科普博主。小米觉得,科普视频不需要高超的视频制作技巧,只需要扎实的知识,通俗易懂的叙述,以及恰当的幽默。

她决定试试。2021年8月,小米上传了第一条视频,科普细胞的DNA结构;接着是DNA里的暗物质、线粒体、基因突变、抗生素……发到第五条视频,浏览量和粉丝数量迅速上涨,速度比她预期的要快许多。

“人为什么会起鸡皮疙瘩?这源自恒温动物立毛肌的收缩,类似于动物的炸毛。”

“细菌的本质是细胞,病毒本身没有细胞结构。”

小米没想到,短视频平台上有这么多人对生物学感兴趣。在短视频平台讲课,内容还更加自由。摆脱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小米可以根据兴趣和热点讲述她喜欢的知识。不管是新冠病毒的变异,还是很多人正在面临的年龄焦虑,她都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寻找到轻松简单的解读方式。

那种分享带来的成就感又回来了。“2021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抖音里,重新回到了生物课堂。”2022年春节前的最后一期视频里,小米如此总结。

正在长大的生物科普共同体

对小米来说,做科普最大的收获不是关注度,而是借着这块小小的生物科普园地,认识了更多对生物感兴趣的粉丝朋友。

她发现,关注她账号的粉丝里,除了大量生物爱好者外,还有许多和曾经的她一样的高中老师。

当她在讲孟德尔定律——这个高中生物学的关键知识点时,小米和大家分享了关于孟德尔的科学史小故事。这引起了直播间里好几个生物老师的共鸣,大家都愿意把这种故事和知识穿插的教学方法带回自己的班级,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生物的乐趣。

小米的粉丝不仅有生物老师,还有不少活跃在生物科研界的硕士生、博士生。

一篇曾经发表于世界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的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论文被证实造假。不少粉丝在小米的直播间留言,想要听听小米对此的科普。当小米在准备科普材料的时候,得到了一个粉丝的支持。

一聊天才发现,这名粉丝是伦敦大学学院的一名脑科学研究员,他很热心的想帮她一起给更多人解读最新科学问题。在他的帮助下,小米很好的梳理清楚了这个科学大事件的来龙去脉。

无心插柳柳成荫,就这么一步一步,小米的短视频账号成了一块生物科普的试验田。参与科普的不再是小米一人,而是一个自发形成的小小共同体。

视频已经成为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从事生物研究的专业人士在她的评论区接力科普。粉丝推动小米,小米推动粉丝,大家都在不断拓展知识面,不断探索新的未知世界。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廖芸卿

审签/乔虹

监制/周志飞

推荐阅读

2023年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