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间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译文:

赵国的大夫赵简子有两个儿子,大的叫伯鲁,小的叫无恤。赵简子想确定继承人,不知立哪位好,于是把他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嘱咐说:“好好记住!”过了三年,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大儿子伯鲁张口结舌,竹简上的话一句也记不起来;再问他的竹简安在,却早已丢失了。又问小儿子无恤,竞然滚瓜烂熟地背诵出竹简训词;追问竹简,他立即从袖子中取出献上。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十分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

赵襄子,晋国赵氏的第七位宗主。

悟道:

赵襄子,名无恤(也作毋恤),嬴姓赵氏,在《左传》中也被称赵孟。赵无恤是春秋末叶晋国卿臣赵简子(名鞅)的幼子,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开国之君。赵无恤死后谥号为“襄”,故史称赵襄子。赵襄子地位卑下,其上位史也堪称经典。

赵无恤的母亲是狄人,地位仅仅是赵简子的从妾。因此,赵无恤在赵简子的诸子中名分卑微,甚至地位低于一般的庶出儿子。再加上母亲是夷狄之人,见识短浅,其父赵简子对他也不甚重视。然而,赵无恤从小就勤奋聪颖,敏而好学,又不似诸位兄长一般纨绔,久之便引起了赵氏家臣姑布子卿的注意。姑布子卿的生平事迹不可考证,但可知的是他以善于相面获宠于赵简子。

公元前500年,赵简子伐卫。

《史记 赵世家》中便记载了一则这样的故事:

晋定公十二年(前500年),姑布子卿见赵简子,简子便召诸子相之。子卿曰:“无为将军者。”简子曰:“赵氏其灭乎?”子卿曰:"吾常见一子于路,殆君之子也。”简子召无恤,无恤至,子卿起曰:”此真将军矣!“简子曰:“此其母贱,翟婢也,奚道贵哉?”子卿曰:”天所授,虽贱必贵。“自是之后,简子尽召诸子与语,毋恤最贤。

这段话的大意是:晋定公十二年(前500年),姑布子卿见赵简子,简子遍召诸子相之。子卿也看了一遍,说:“您的这几个儿子没有一个可以当将军的。”简子着急地说:“难道我们赵家就这样衰落了吗?”子卿说:“我刚才在路上遇见一年轻人,大概是您的儿子吧。”赵简子把儿子毋恤叫出来,子卿一见毋恤,马上站起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简子困惑地说:“他的母亲地位卑微,是我的奴婢所生,怎么可能显贵呢?”子卿说:“这是天意,卑微又怎样呢?一定会显贵的。”

赵简子也非偏听偏信之辈,仅靠相面和一些言语对答并不能将赵无恤搬上赵氏继承人之位。前者太过于玄学,后者又有空谈之嫌。真正打动赵简子的还是后来的一件事:

简子乃告诸子曰:“吾藏宝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赏。”诸子驰之常山上,求,无所得。毋恤还,曰:“已得符矣。”简子曰:“奏之。”毋恤曰:“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也。”简子於是知毋恤果贤,乃废太子伯鲁,而以毋恤为太子。

这段话同样载于《史记 赵世家》,大意为:赵简子于是告诉诸位儿子说:“我在常山上藏下一个宝符,你们前去搜寻,先找到的有赏。”于是诸子策马奔腾前往常山寻宝,但都一无所获。唯独赵无恤归来后说:“我得到宝符了!”赵简子说:“你把它奏上来吧。”赵无恤说:“从常山上接近代国,可以攻取代国。”赵简子于是得知赵无恤果然是最贤能的,于是废黜了太子伯鲁,立赵无恤为继承人。

上述便是赵襄子取得继承人位置的事迹,通过《史记》和《通鉴》的参照阅读可知,姑布子卿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其帮助赵襄子确立太子之位的策略大概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利用自己善于相面,无形中抬高了赵无恤在诸位兄弟中的地位。赵简子的一句:“此其母贱,翟婢也,奚道贵哉!”可以侧面暗示出,在考虑继承人的选择时,出于无恤的卑微出身,出众的才能也未能够展现出来,赵简子当初可能压根没有考虑到赵无恤,即赵无恤一开始根本连入围的资格都没有。是姑布子卿以相面之言,旁敲侧击导致赵简子开始注意到这个庶出的儿子。姑布子卿还装模作样地表现出自己根本不认识赵无恤。

第二步,赵简子通过日常训诫言词来考验诸子,赵无恤通过了三年的考察期,交出了满分答卷。古代竹简大而笨重,赵简子的训诫之言也不可能仅仅是三言两语。笨重的竹简平时拿着都不方便,赵无恤却能够在其父考校时从容拿出,可想其对赵简子的日常行程安排应是略有风闻的。这三年的考察,至少确立了赵无恤对“贤”的初步印象。

第三步,前面的竹简测试大概相当于理论考试,后面还有实验操作。赵无恤能有“凭常山之险攻代,代国即可归赵所有”的眼界和野心,促使其通过了赵简子的考验,夺得了储君之位。

公元前475,赵无恤灭代。

赵简子三试其子,在继承人问题上不可不谓用心良苦。尽管姑布子卿是其信臣,但仅凭相面之语,赵简子仍对姑布子卿的举荐有所保留。其后,经过一步步测试与考验,才逐步坚信了赵无恤的贤能,并废长立幼,废嫡立庶。

那姑布子卿为什么要选择帮助赵襄子呢?

第一先决条件必然是赵襄子确有过人的才能,从其后的事迹看能在赵国内战中以弱胜强,战胜恃强凌弱的智伯,成为赵国奠基之君,赵襄子的才智足以使他胜任赵氏主君之位。

第二是拥立赵无恤即位可能更符合姑布子卿的政治利益,赵无恤在诸子地位最为卑贱,也最不受重视。扶持原本与储君之位八竿子打不着的他上位,必然对姑布子卿感恩戴德。伯鲁即位,姑布子卿依旧是姑布子卿;而赵无恤即位,姑布子卿则是从龙之臣,在政治地位上将完成跃迁。

而赵无恤如何在劣势之中默默积攒自己的势力,取信于父亲的宠臣,培植自己的拥戴势力的,则不见于史料之中。或许这些阴谋阳谋,厚黑手段早已与他自身一样,化为一抔黄土。但之后关于豫让的故事,他的城府之深,又让人可窥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