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山东频道
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为事业培养更多优秀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天然使命。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借用社会学习理论,坚持任务驱动、以公选课方式探索大学生党员校外实践教育新路径。
坚持教育体系专业化。组织专人谋划大学生党员校外实践教育内容体系,强调遵循教育学专业理论是基础,切实改变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自发、零散、粗放等情形。充分考虑大学生党员缺少对中国农村和社区党组织的直观认知、对中国经济社会生产经营现状的客观了解、对基层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等,借用教育学理论框架,将大学生党员校外实践教育目标细分为认知目标、行动目标和情感目标,旨在让大学生党员通过实践达成在知识层面的不了解到了解、在能力层面的由不会做到会做、在情感层面的由不认同到认同,构建一个全新的科学化教育体系。
坚持教育环节生活化。教育不脱离生活,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基于该课程旨在让大学生党员置身社会生活各场景亲身实践的初衷,共确立了参观战役纪念馆、参观省党史陈列馆、调研所在村党支部(社区党支部)、访谈所在村党支部或社区党支部书记、访谈一名老党员、访谈一名种植养殖大户或私营企业主、剖析一个医保案例、对所在村或社区党支部工作进行评价、命题作文——假如我是村官、个人实践总结等十个模块任务。各模块均聚焦不同社会生活真实场景,映射认知、行动、情感三个目标,让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更直观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感受现实社会的发展变迁,体验基层各行各业真实境况,客观审视社会现象和矛盾问题,在思考中增进理解,用既有的生活样态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奋进实干,未来更主动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更美好生活创造之中。
坚持教育组织课程化。在确定大学生党员校外实践教育设计思路和专题内容后,精心设计每个模块任务的认知目标、行动目标和情感目标,科学拟定大学生党员校外实践教育大纲、科目和实施方案,商定《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手册》,开设《走进乡土中国——大学生党员校外实践教育》公选课并列入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全体学生党员开设,计32个学时、2个学分。学生党员在校期间选课,寒假回家开展实践并将具体情况记入《大学生党员实践手册》,学生党支部书记加强过程指导,学生返校后经党支部考核评价,实践手册是该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
坚持教育目标高阶化。坚持实践出真知,以组织大学生党员深入中国经济社会生产生活一线为抓手,切实强化其认知、行动和情感三维目标的达成,将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的着眼点从在校期间的表现转向其毕业后步入社会的现实贡献力。该实践教育以社会学习等科学教育理论为逻辑机理,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方便操作、易于推广、务实有用的规范做法,切实提升了大学生党员校外实践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高阶化。两年多来,学院共有近300名学生党员选修该课程,每人均提交了15000字左右的实践作业。受访党支部书记、老党员、学生及家长纷纷给予好评,教育效果明显。
走出校园、深入社会的大学生党员通过一个全新视角获得全新体验,普遍感到收获很大。一是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深入生产生活、深入人民大众后,大学生党员的所闻所见无不体现出人心向背,人民大众的拥护和爱戴给大学生党员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以更多加持力。二是加深了对国家、社会的了解。在深入生产生活一线后,大学生党员接触到更多的人、遇到过更多的事,视野思路更加开阔,他们看待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视角也从一分为二的浅层次认知上升到多元维度的深度审视,观点和立场更加实事求是。三是加深了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强度、工作态度等的认知,特别是在与党支部书记、老党员们的访谈之后,看到他们如何投入疫情防控、如何服务社区群众等,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敬佩感、认同感直线上升,个人触动特别大。四是进一步修正了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从狭小的象牙塔迈入纷杂的大社会,在看到广大党员的贡献作为和广大人民对于党组织的企盼依赖后,大学生党员们才真正理解党员身份的含义,参加实践的大学生党员都多了几分乡土气,少了几分坐而论道的学生气,他们到祖国需要的基层建功立业的意愿愈加强烈。下一步,学院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持续改进,倾力打造《大学生党员校外实践教育》课,继续提升大学生党员校外实践教育实效。(张子琼)
热门跟贴